坦荡的葡萄 发表于 前天 09:42

误解太深:越南是一个小国,还是大国?曾是名副其实的东南亚霸主

说越南小,地图上不过一条细长的腰带,却也没小到“随风就倒”,至少一亿人口杵在那里,谁也抹不去。各地人挤人,大街小巷摩托阵阵,哪有南洋其他小国的松散味?城里年轻人东奔西跑,早已不指望只靠稻田和虾塘糊口。很多中国人提起越南,口气里还都是“没啥存在感”。可要按人数说,放世界也能排进前十五,紧跟在德国、法国、泰国这些“世界熟脸”身后,哪轮得到外人瞧不起?



真说截止今年四月的数据,一亿零零三百五十万的人口,一步踩进全球十五强;挤进东南亚,仅次于印尼。联合国的人口统计随处查,基本都能证实。人口结构年轻,市中心出生率比中国高出差不多一倍。按理说,这种人力资源基础,说不是“大块头”都没人信。



不过,很多人想起越南还是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印象。破旧的街巷、法式屋檐,偶尔翻滚的摩托和“被打跑了的法军、美军”,好像越南只会战争,很难想象它能成了新兴工厂。可仔细一琢磨,越南历史上挨打还真不多。法国人当年想搞殖民,哪知道一朝奠边府,法军被收拾得灰头土脸;美国插手南方,结果不到20年灰溜溜撤退。东亚、东南亚千百年,正面跟两大军事强国正面干还都没彻底被灭掉的,好像真没几个,越南自己都觉得有点懵,这算是小国吗?



说这些,不代表越南就完全没短板。经济上这几年别提多猛,GDP每年都奔着6%以上去,世界银行、越南统计总局数据都能背书。2023年越南GDP总量4178亿美元,按PPP算人均1.1万美元。电子、纺织、手机制造,小到鞋袜,大到iPhone组装线,越南人统统都能小试牛刀。三星、苹果、LG、英特尔这些巨头,说搬就来,工厂扎得比本地企业还要密集。



可不少越南人常私下里抱怨,“工厂是别人的,机器也不是自己的”,他们干活,赚的是普通工资。若是哪天外资脾气一上来,撤走几家大企业,工业线一夜安静,谁都头疼。痛点不止于代工。越南的核心工业,基本掌握在外资手里,自主高科技微乎其微。高铁、新能源这些产业,偶尔在政府宣传里露个脸,实际上八字还没一撇。跟中国、韩国同等规模的创新能力,还差好几个马拉松。



其实经济跳跃多快,社会矛盾也始终跟着跑。像河内、胡志明大城市,年轻人口激增,房价蹭蹭涨,但社会服务、城市配套远没跟上。城市贫民区时常断电断水,“大国”架势难掩基础的粗糙。农村里还躺着上千万劳动人口,依然靠天吃饭。一场旱灾或金融波动,城市和乡下受冲击的都是底层人,社会稳定根本谈不上铁板一块。



也有人说,目前越南是新兴市场,国家的成长曲线必然有阵痛。可细看外商投资比例,几乎每年新增GDP60%以上靠的是外资驱动。联合国贸发会去年的东南亚投资报告显示,越南外资依存度已超过泰国、马来西亚。风险也不完全是杞人忧天。“一旦欧美供应链收缩,越南出口、外汇收入都会大受影响”,这不是专家危言耸听,是每年企业闭厂潮反复的现实。



地缘上,越南夹在中美博弈漩涡。南海争端几年一爆,美国拉拢、投资、军演,越南这些年左右为难。中国是头号进口国、头号投资方,但两国历史结怨又多。越南小心翼翼平衡,嘴里“独立自主”,实则“又爱又恨”,到处拉投资,到处设防。外交部今年5月官宣消息,越南与日本、美国防务互动频繁,实际上是想防患未然。南海有石油、有渔业,涉及中国、菲律宾多国利益,越南坐卧不安。东盟内部,越南又号称排第二,区域大事常想先声夺人,但和印尼、泰国的明争暗斗总也停不下来。


不过,很多人以为越南能一跃变成“亚洲新老大”,这种判断实在有点冒进。越南本土的创新企业数没中国一个地级市多。哪怕是手机制造,“组装多、技术少”,苹果供应链绝大部分高技术依然留在中国。2022年,韩国、台湾、欧美这些地区的高端设备厂占据越南产业链前端,制造流水线自动化率远低于外部想象。而且工业污染、土地问题开始暴露,去年南部沿海食品安全事件爆发,劳工罢工接连出现。政府头疼民生,民众头疼赚钱,所谓“大国道路”哪有容易走的。


但越南的内部活力却着实让人佩服。路边烤肉卷、河粉摊,人声鼎沸。每年“国考”竞争,考场外家长挤成一团,社会上渴望跃升、改变命运的愿望浓烈,这种“跑起来不停步”的劲头,跳出社会发展曲线。几乎家家都有摩托,城市夜市热闹到天明。2019年疫情爆发,越南动员全国全民抗疫,社区自发建立微信群、志愿服务,不输欧美小国的政府反应速度。年轻人、外来劳工、新一代农民,比外界想象要更有活头。


有些观点又觉得越南要跻身“区域大国”,基础还太单薄。别说高科技连基础工业都没完全补全,主权海域争议,内部社会分化,哪件事不需要巨大的管理能力?不过越南政府好像也没那么急,他们反而认为“小国身份”帮自己爬得更稳。省点声响,边上有印度、印尼、菲律宾这么多竞争者,稍微张扬就会被针对。“小国”帽子戴着反而灵巧。


当然实际情况也不是这般分明。越南经济飞速、年轻人活跃,城市化进程快得目不暇接;但另一面,经济根基又脆,易受外部冲击永久受制于人。历史上越南人确实不服软,一次次反抗侵略;可现代化浪潮中,又避不开外资和技术输入——越南自己也时常陷入自我怀疑。到底该坚持什么,现实和梦想,常常左右拉扯。


翻翻最新贸易和发展报告,越南出口额2023年逼近3600亿美元,排东盟第三,超新加坡,追泰国。这些数字很抢眼,但人均GDP、工业深度、社会收入分配并没有想象的均衡。城市财富与农村差距,每个季度拉大一点点。谁在关心小城的码头工人还是在乎胡志明头顶的烟幕?体制上,基层公务员待遇并不高,基层医疗、教育短板随处可见。这不算“大国”的本相?又或者正因这些不理想,才让越南时刻处在“大”和“小”的互换里?


偶尔,也有网友喜欢拿中国崛起的速度比,觉得越南只要照中国模式操作也能“变身”,但实际山川、人文、政治都完全不同;每年改革措施总有些本地色彩,适配到头总有些走偏。


反过来说,“越南梦”又不是单一的。有人盼望步入区域强国,有人只想稳定好日子,日常多卖几个米粉、手机,夜里家里有电有网,也挺好。这些愿望错综交织,既浮在国家宣言里,也活在市场巷尾。或许,越南永远难有标准答案。


这国家没有别人认定意义上的“江湖地位”,但躁动的步伐、一点点野心和绝不服输的气场,确实撑起了关于“大国”或“小国”的全部问号。越南的选项多了一些,算答案也多了一些。有人觉得它还是小国家伍,有人已经把它算作“下一个世界工厂”,终究不过是角度不同罢了。横看竖看,越南没有说明书。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误解太深:越南是一个小国,还是大国?曾是名副其实的东南亚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