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支持俄军:朝鲜1200万枚炮弹抵达俄罗斯,终结之战一触即发
【军武次位面】作者:太白作为俄罗斯的关键盟友,7月12日金正恩以极高的级别,迎接了从俄罗斯远道而来的外长拉夫罗夫。双方会晤后,朝鲜最高领袖金将军释放了一个关键信号:愿意无条件支持俄罗斯。
▲朝鲜表示愿意无条件支持俄罗斯
自从俄罗斯和朝鲜自去年成为战略级盟友以后,朝鲜对俄罗斯的大力支援外界肉眼可见。光是人员方面,朝鲜就派遣了多达1.2万人的特种部队前往库尔斯克与乌军战斗。按照西方的说法,朝鲜11军团伤亡超过了1/3。这部分军队可是朝鲜军队真正的精锐,本来是留着对付南方鬼子的。遭遇损失后,短时间内更是难以补充,恢复实力起码需要几年时间。
但朝鲜愿意下这个血本,就体现出了与俄罗斯之间的盟友关系不是说说而已。另外美国媒体还披露,朝鲜至少把1200万枚各种各样的炮弹送给了俄罗斯,保证了俄罗斯在战争中的火力密度持续不衰退。
▲俄乌战场上的炮兵
根据《韩联社》的报道,朝鲜通过海运方式向俄罗斯转运了至少2.8万个集装箱,假设每个集装箱装载152毫米炮弹,则大约可以装入400至500枚。朝鲜又通过大量的铁路车厢输送出去了数不清的152毫米和122毫米炮弹。这两部分结合起来被认为起码超过了1200万枚。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俄乌冲突,已经被众多研究战争和历史的专家,认定是21世纪以来强度最高的现代化消耗战。在冲突最激烈的时期,俄罗斯和乌克兰炮兵部队每天向战场上发射的炮弹数量就多达5万枚以上。平均下来一个月的消耗至少在30~180万枚。换句话说,1200万枚炮弹足够俄罗斯在高强度冲突状态下打一年之久。如果弹药消耗降低到每天1~2万枚,那么俄罗斯至少2~3年内都打不完。
▲朝鲜成为俄超级后盾
这还仅是消耗层面的,从生产能力方面来说,根据现有资料美国和欧洲所有的炮弹工厂加起来,如果全部生产155毫米北约标准的,达到1200万枚,又得生产多久呢?美国这边的极限生产能力,大约为一个月1.4万~2.8万枚,也就是年产量16万~33万枚。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弹药共产党生产能力投入资金进行了提速,但如今也只是每个月达到了不到7万美的水平,算下来年产量只有不到百万。
欧洲这边,在2022年之前,所有的国家加起来的产能也只有一年30万枚。如今提速后,大约可以达到170~200万枚左右。1200万枚,相当于欧美所有工厂加起来也要生产4年。朝鲜给俄罗斯的可不只是普通的炮弹,还包括了大量的战术导弹、火箭炮弹、反坦克导弹等等,足够俄罗斯大规模消耗。
▲特朗普下达最后通牒
另外,“无条件支持俄罗斯”这句话分量很重,因为朝鲜是在美国给俄罗斯下了最后通牒的情况下说出的。
今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以后,就不断宣称要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在24小时之内解决俄乌战争。然而经过各种各样的操作后,特朗普的外交努力宣告失败,事实证明调停俄乌战争的难度远比他想象的更大。特朗普为了解决问题曾给出一个十分大胆的设想,既要求俄罗斯可以拿下克里米亚主权,并将乌克兰一分为二,由俄罗斯和欧洲分别管理。然而这项计划遭到了美国盟友和乌克兰的联合否决,普京也认为已经被吃下的土地不需要美国承认,使得方案毫无吸引力。
▲美国调停俄乌
根据《环球网》最新的消息,特朗普甚至曾询问过泽连斯基,是否有能力打击莫斯科,对普京进行“定点清除”。显然,舔俄和舔乌这两种极端做法,特朗普都曾经设想过,显然他是为了贯彻“赢学政府”的宗旨,不惜毫无底线。最近,特朗普明显对普京已经失去了耐心,7月14日他在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发表“重大声明”,称俄罗斯必须在50天内与乌和解,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特朗普的发言被视为美国对俄罗斯的“最后通牒”,但外界估计手段只能是“增加关税”、“给乌克兰更多武器”这样的传统套路,不大可能对局势有实质性的帮助。但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除了俄罗斯不妥协之外,还有一个朝鲜愿意和俄罗斯无条件站在一起,这已经非常难得。
▲俄乌战争残酷而漫长
战争进入第4年后,关于乌克兰的问题只能说是胜负为分。俄罗斯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战争资源代价、国际声誉代价、国际资产代价,但对于已经宣布拥有主权的5个州,还没有拿到完全的控制权。除了克里米亚之外,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布罗热都有部分地区未被收回,有些地区在乌克兰手里的面积,甚至高达40%以上。
而乌克兰在战火的淬炼中,更是已经变成了一个“硬又黑”的反俄国家。军队人数从战前的24万暴涨到了今天的近90万,武器装备也清一色的美国和北约化。尽管特朗普想要结束战争,但北约更愿意把乌克兰打造成抗俄前线,既不希望双方和解,也不希望双方停战,而是想让乌克兰变成陷俄罗斯于长期战争的巨大泥潭。在美国下达通牒后,俄罗斯可能加紧攻势,发起对红军城的终结之战。放眼长远,俄乌战争最终的结局,大概率就是俄罗斯虽然付出巨大代价,还是完成当初的战争目标,乌克兰则被彻底摧毁。毕竟从历史上看,俄遭遇的危亡时刻多太多了,能坚定到现在,说明斯拉夫民族确实有一定韧性。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