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高考首批滑档生已出现,教训非常惨痛!考生务必请熟知
每年高考报志愿,总有些事让人想不通,辛辛苦苦考来的分数,怎么一下子就作废了?江苏有个考生,考了510分,早就过了投档线,一家人高高兴兴就等着收通知书了,结果收到的却是退档通知,当时就懵了。
这种事年年都有,不是分数不够高,很多时候,都是些不起眼的小地方出了大问题。
就说填报信息这种最基本的事,广西就有个考生,户籍信息填错了,直接导致所有努力白费,资格作废。
还有体检,一个孩子家长,愣是没看见体检表上用红笔标出来的色盲要求,结果报了有视力限制的专业,材料一到学校就被退了回来。
这些规定,招生简章上都写得清清楚楚,白纸黑字,可就是有人不去看,或者看一眼就扔到一边,觉得没多大事。
分数高的就一定稳当吗?
去年有个县里的状元,考了670分,这个分数可以说非常高了。结果他在填报的时候,96个志愿栏,只填了3个最热门的顶尖学校,总觉得怎么也能上一个。
最后的结果是,这3个学校一个都没录取他,直接落榜了。
志愿表空着大半不去填满,这种侥幸心理,跟把改变命运的机会往外推没什么两样。
还有更让人无奈的,就是政策性的问题。比如山东去年,本科计划招24。7万人,但是划线的时候,却让31。7万人都过了本科线。
这中间差了整整6万多人,明摆着就是这么多人即便过了线,也注定要落榜,成为“炮灰”。
很多考生还有一种执念:学校的最低线是过了,可想去的那个好专业分数又差一点,这时候通知他要不要“服从调剂”,他选了“不服从”。
这份辛苦考来的分数,就这么白白给浪费掉了。今年有些部属师范大学的名额都没招满,就是因为大量考生只盯着那几个热门专业,宁可落榜也不愿被调剂到别的专业去。
其实提前批是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有些人看不上,非要去赌后面的普通批次,结果一步错步步错,最后滑到了专科才后悔。
保底的志愿非常重要,至少要留出百分之四十的志愿去填那些录取把握非常大的学校,哪怕是外省的一些冷门学校,只要录取率高,都值得考虑。
现在大学里转专业的政策比以前宽松多了。浙江就有个考生,当年先进了一个二本院校,后来靠着在大学里的好成绩,成功转到了热门的王牌专业,一点也不比当初直接考上好专业的同学差。
有些时候,多花半天功夫把招生简章翻烂,仔细研究里面的每一个字,比多刷几套题还有用。体检要求、单科成绩限制、外语语种规定,这些都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