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承认塔利班政权!中国如何出牌?机遇还是陷阱?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登了一篇火药味十足的文章,标题是《为什么俄罗斯承认塔利班》,作者抽丝剥茧,从地缘博弈、区域安全、反恐合作到经济利益,全方位解析了俄罗斯这一大胆举动的背后算盘。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的这一步棋,既是启示,更是一场考验。
作者犀利指出,俄罗斯承认塔利班绝非心血来潮,而是“一种精心计算的地缘政治战略,而不是意识形态上的认可”。这一招直指核心:既要“确保俄罗斯在中亚和南亚的利益,对抗西方影响,并稳定一个长期受极端主义和不稳定困扰的地区”,更要趁美国撤军后的权力真空,迅速“填补地缘政治真空,将自己定位为区域安全的关键角色”。俄罗斯的布局早已开始:2016年就与塔利班暗通款曲,2024年4月更是直接摘掉塔利班的“恐怖组织”帽子,为正式承认扫清障碍。
安全,始终是俄罗斯的命门。作者一针见血:“安全是俄罗斯的首要关切”。与ISIS和基地组织不同,塔利班“没有对俄罗斯进行恐怖活动”,反而成了俄罗斯眼中的“可利用对象”。俄罗斯最担心的,是阿富汗的极端主义浪潮席卷中亚,尤其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些前苏联地盘,那里“伊斯兰国呼罗珊省(ISIS-K)仍然活跃”。而塔利班同样视ISIS-K为死敌,并“在拒绝该组织获得领土立足点方面相对成功”。俄罗斯的算盘很明确:通过合作“制度化反恐领域的合作”,甚至野心勃勃地想“领导区域反恐倡议”。
经济利益同样是俄罗斯的关键筹码。作者透露,俄罗斯与塔利班掌控的阿富汗贸易额在2023年已逼近10亿美元,而更宏大的蓝图正在展开——重启“昔日的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到南亚”。承认塔利班,就是为打通能源和实体经济动脉铺路,比如那条关键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铁路”。对俄罗斯来说,这些项目不仅是赚钱的生意,更是插足区域影响力的绝佳跳板。
作者引用专家观点,犀利点破普京的哲学:俄罗斯承认塔利班,本质是“主权是唯一的标准”,而“一个政权对其公民的行为对其合法性没有影响”。这无异于对西方价值观的一记耳光,尤其塔利班严格伊斯兰法和对女性的限制早已引发全球声讨。俄罗斯这一招,“完美地设计为对西方价值观的攻击”。
对中国而言,俄罗斯的这一步棋,暗藏玄机——机遇与风险并存,合作与博弈交织。
中俄在阿富汗的战略目标高度重合:填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遏制西方势力渗透。中国“一带一路”的布局与俄罗斯的丝绸之路计划看似互补,实则暗流涌动。俄罗斯抢先承认塔利班,或许能给中国“探路”,推动中国在合适时机跟进,进一步扩大在阿富汗的经济和政治存在。
塔利班对ISIS-K的打击,直接利好中国,尤其是新疆的安全。俄罗斯与塔利班的反恐合作,可能成为中国间接的“外援”。中国完全可以借俄罗斯的东风,深化与塔利班的情报共享和边境合作,但必须谨慎拿捏分寸,避免因过早承认而引火烧身。不过,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对塔利班的敌意可能搅乱地区稳定,中国必须在传统盟友与务实需求之间走钢丝。
俄罗斯承认塔利班政权,或许能加速阿富汗融入区域经济网络,比如“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铁路”,这与“一带一路”不谋而合。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堪称黄金枢纽,连接中亚、南亚和中东。中国已经用行动表态:接受塔利班使节,未来可能砸钱修路开矿。但风险同样醒目:塔利班的治理能力存疑,腐败和效率低下可能让投资打水漂。此外,中俄在阿富汗的资源竞争,也可能从合作变成暗战。
俄罗斯的承认,或许能帮中国分担一些国际骂声,但塔利班对女性权利的严格限制,与中国“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形成微妙冲突。中国必须继续走钢丝:通过经济援助(比如2021年的3100万美元人道主义援助)换取塔利班合作,但暂不正式承认,留足与西方周旋的空间。多边平台如上合组织,或许是中国推动阿富汗整合、降低风险的王牌。
总之,俄罗斯的这一步,既是对西方的挑衅,也是对中国的试探。中国如何应对?是跟进,还是观望?是合作,还是竞争?答案,或许将重塑整个中亚的权力格局。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