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最大尴尬在于:美国不允许它赢,中国难以承受它输的后果
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一场谁也不敢停止的游戏。三个大国被困在棋盘上,每一步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俄罗斯在战场上流血,美国在远处数钱,中国则在钢丝上寻找平衡。这场战争的结局,早已无人关心输赢。
俄罗斯在地图上看起来占了便宜。拿下了库尔斯克,进入了苏梅,还宣称卢甘斯克是自己的。但这些胜利的背后,代价是什么?
多占领一个城市,就多背上一个包袱。这些地方需要人手管理,需要花钱维持秩序,还需要给当地人发基本的钱物。战争中被炸毁的房屋、道路和桥梁,都需要修复。这就像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国家的元气正从中不断流失。
战争的开销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俄罗斯的军费开销,已经占了国家总收入的6。8%。
这个数字意味着,国家大部分的资源都被投入到前线。普通百姓的生活必然受到影响。工厂因为缺少工人而减产,公司因为生意不好而倒闭,人们不敢花钱,物价也变得不稳定。
每天的消耗更是惊人。
每天,俄罗斯军队要打出去差不多四万发炮弹。
每一发炮弹都是燃烧的真金白银。为了维持兵力,大量的新兵被征召入伍。
二十一万新兵送到战场上。
这些人离开了他们原来的工作岗位,留下了工厂和公司的空缺。这给国内本已紧张的经济,带来了更重的压力。普京自己也明白,仅仅靠占领一两个城市,无法换来真正的国家安全,国内积压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
那么,美国在做什么?它花的钱看起来很多。
给了乌克兰1134亿美元。
但这笔钱不是白给的。每一分援助都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条件。F-16战斗机可以给,但有使用限制。
不准用它去打俄罗斯国内的目标。
海马斯火箭炮也给了,但最关键的远程打击能力被锁住了。乌克兰军队无法用它攻击俄罗斯纵深的目标。就连“星链”网络服务,乌克兰方面看到的所有战场数据,也都要先经过美军的筛选和过滤。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它不想让俄罗斯赢,因为俄罗斯赢了,北约的脸面就挂不住。但它也不想让俄罗斯输得太快、太惨。如果把普京逼到绝境,谁也无法预料他会不会动用最后的核武器。
美国的策略就是让战争一直持续下去。它不出人,用的是乌克兰的土地和乌克兰的士兵,消耗的是俄罗斯的国力。战争多打一天,美国的军火商就能多卖一天的武器,多赚一天的钱。
这本质上是一场被遥控的战争。目标不是为了帮助乌克兰取得胜利,而是为了拖垮一个对手,同时牢牢控制住另一个棋子。在这个过程中,流血的是别人,获利的却是自己。
现在轮到中国了。中国的处境很微妙,像是在走钢丝。一边是不能倒下的俄罗斯,另一边是虎视眈眈的西方世界。
当西方公司纷纷撤离俄罗斯市场后,留下了一大片空白。中国的公司迅速填补了这些空缺。从芯片、机器设备,到普通人用的日用品,中国制造正在支撑着俄罗斯的正常运转。
贸易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2024年,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额有2400亿美元。
比上一年增加了超过六成。这个数字背后,是巨大的机会,也是巨大的风险。
每一笔生意,都可能踩到欧美设置的红线,从而招来制裁。中国虽然试图通过人民币和卢布直接结算来绕开风险,但这同样带来了新的金融难题。对俄罗斯市场介入得越深,未来想要抽身就越困难。双方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就像被捆在了一起,难以分割。
为什么中国必须这么做?
如果俄罗斯迅速倒下,整个中亚地区,以及中国漫长的东北边境线,将直接暴露在北约的面前。这种情况对中国的战略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中国出手拉俄罗斯一把,与其说是在帮助俄罗斯,不如说是在为自己争取宝贵的准备时间和战略空间。
这场奇怪的战争已经打了快三年,变成了一场谁也赢不了,谁也无法停手的僵局。所有人都被困在里面,只能硬撑。
俄罗斯不敢停。如果现在停手撤退,就等于承认自己彻底失败了,国家的尊严和地缘安全都将荡然无存。所以它只能咬着牙继续打下去。
美国不想停。它的战略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对手还没有被彻底耗干,它还能从这场冲突中持续获利。
中国则不能看着俄罗斯倒下。它必须维持住目前的局面,以防止出现对自己更不利的战略环境。
这场战争已经脱离了输赢的范畴,变成了一场所有参与方都被拖入其中的灾难。
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俄罗斯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高加索等一些边疆地区开始出现不稳定的迹象。中亚的那些传统盟友,也开始与俄罗斯保持距离,主动向西方国家靠拢。如果俄罗斯的国力继续被消耗下去,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可能会出现问题。这和美国当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困境有些相似,打赢了战争,却被拖入了长达二十年的泥潭,最终只能狼狈撤离。
美国的情况也存在变数。下一任总统会不会改变目前的策略?普京的身体和政治生命还能支撑多久?乌克兰会不会因为援助减少而被迫妥协?中国会不会因为局势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立场?
这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足以改变整个棋局的走向。在这一切尘埃落定之前,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