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巅红泥小 发表于 10 小时前

美国抛橄榄枝,中越边境突然关闭,越南南方开始慌了

未来,中国与越南之间为纪念双方建立外交关系七十五年准备的系列活动,将会逐步展开。
两国间的合作已经存在很久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各类便利,其实际发挥的效用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挖掘…

越南作为中国在东盟区域内的首要商业联系对象,其地位十分明确。反过来看,中国同样是越南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大商业往来对象,这种关系不是单向的。双方的生产环节,早就已经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整体。
去年双向商业往来总额突破两千六百亿美元,还向上走了百分之十三点五!
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是多年来市场选择的结果。数字说明了一切,这不是什么偶然现象,也不是短期内可以轻易改变的。企业们对此看得最清楚,稳定的环境对生意最重要。
美国一项新的税收举措,改变了原有的状态。这项举措针对从越南发出的转口商品—也就是那些并非在越南本土生产,只是经过那里再运往美国的货物。
这会怎样呢?

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国企业在越南设厂的运营开销急剧抬升。越南的经济形态,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外来资金的注入。成本的增加,会迫使这些工厂的管理者重新思考他们的布局。
有些工厂可能真的会考虑撤离。
如果工厂真的走了,越南当地的就业市场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很多人可能会失去工作,这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对于越南来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难题。
美国方面对越南部分货品加收了百分之四十的税款。
美国方面也曾有过口头上的许诺,说要给越南开放更广阔的市场。这些承诺似乎一直停留在言语阶段,没有看到多少具体的、有分量的行动。
如果越南完全信赖这些没有落地的许诺,而忽视了身边实实在在的经济联系,那么它未来可能要承受的损失,或许会比现在更大。
越南的农业,尤其是热带水果等产品,拥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中国广大的消费群体,有足够的能力接纳这些农产品,帮助越南的农民和出口商缓解因为其他地方税收壁垒带来的冲击。这种互补性很强。

面对突如其来的商业环境变化,越南与中国进行沟通,寻求支持,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选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求助于身边最强大的邻居和伙伴,是人之常情。
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持续的消费需求,是实打实的优势。它能提供的帮助,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真实的订单和购买力。
中国在越南境内的投资数额去年超过了二十五亿美元!
这些资金不是凭空出现的。中国对越南的投资,是逐年递增的。这些钱,很多都用在了实处,比如帮助越南修建基础交通设施。
一条新的铁路,一段新的高速公路…这些都能有效降低货物运输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让越南自己生产的商品,以及在越南组装的商品,能更快、更便宜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连续四年时间里,双方的交易体量都站稳在两千亿美元之上。
这次的税收风波,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检验双方关系的一次机会。它让双方都看到了进一步靠拢的必要性。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项目试点,让货物和人员的往来更加顺畅。
除了传统的货物交易,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这些新兴领域,还有广阔的合作前景。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的是相互协作,而不是被遥远的第三方发布的规则牵着走。

有人认为,美国这些针对转口商品的举动,其真实意图是想要在经济上隔绝中国。通过给越南施加压力,来间接打击与中国紧密相连的供应链。这种想法,确实很直接。
这样的做法,最终结果如何还很难说。有时候,单方面的行动会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甚至会影响到发起者自身的利益。
邻国之间,通过互通有无来实现共同的好处,是一条平稳的道路。试图用高墙阻断正常的商业活动,从长远来看,很难找到出路。
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中国和越南选择坐下来谈,共同想办法,这种姿态是值得肯定的。比起相互指责或者对抗,理性的对话总归是更好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中国自身也在加强对出口商品的原产地资格审查工作。这样做,是为了封堵利用转口贸易规则漏洞的行为,确保贸易秩序的规范。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抛橄榄枝,中越边境突然关闭,越南南方开始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