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如何看中印战争?32天比被控制150年,死亡3000万人更严重
中印边境战争已过去60多年,印度仍认为中国是侵略者。我们打了32天,却留下了比英国殖民150年更深的伤痕,这种心态真的很奇怪。印度为什么对中国如此敌视,却对曾经殖民他们的英国很友好?在一次访谈中,印度学者高兴表示这是因为1962年战争给印度带来的"心灵创伤"。他说这个伤害比英国殖民印度150年还严重。
高兴在访谈中很委屈地说:"明明是中国进入了印度,却说自己是受害者。"他认为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中印边界问题早就解决了。
高兴还给出了印度无法忘记这个伤痕的三个理由:一是印度以前没和任何国家打过仗;二是印度国防部没做好准备;三是与巴基斯坦的几次小规模战争都没达到与中国作战的规模。
但是,高兴的说法存在很多问题。1962年前印度已经打过三次仗: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48年吞并海得拉巴、1961年吞并果阿。特别是在果阿战争中,印度与葡萄牙殖民者发生了武装冲突。
印度国防部早有准备。从1951年开始,印度就在中国边境派军队进行骚扰,三年内侵占了中方9万多平方公里领土。中国政府多次希望和平解决问题,但印度不听劝告,以为中国不敢用武力。这根本不是中国没准备,而是印度太自大。
再看英国对印度的伤害有多大。1757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等地进行殖民统治,直到1947年独立前,印度都在英国控制下。这期间,英国建立了以英国人为核心的统治,印度人只能做低级工作,铁路、银行和种植园全被英国人控制。
在经济上,英国向农民收高额土地税,导致大量农民破产和多次饥荒。仅孟加拉1770年饥荒就死了约1000万人,印度多次饥荒共有约3000万人死亡。英国还摧毁了印度的传统纺织业,把印度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印度今天的贫富差距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殖民时期留下的。
在战争方面,英国在印度招募士兵组成军队在全球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有130万印度士兵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有250万印度士兵参战。这些人本不需要经历战争,却被英国强行派去。
文化上的影响更深。殖民期间,英语成为精英标志,本土语言被边缘化。英国推行"白人优越论",加重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形成对西方文化的崇拜心态。
这些英国殖民带来的巨大伤害,至今影响着印度发展。但印度却没意识到,反而庆幸成为英国殖民地。这种"被奴役心态"是殖民创伤与独立后民族主义杂交的产物。
回到1962年战争,中印双方兵力其实差不多,都是约2万人。第一阶段后,中方主动停火提出和谈,但被拒绝。印度增兵1万多人,中方也增加了相应兵力。整个战争中,双方参战兵力是对等的,规模大也不是中国造成的。
如果尼赫鲁不推行"前进政策",不在中国境内设军事据点,不打伤中国边境军民,如果愿意谈判,战争根本不会爆发。
1962年战争中,中国军队只是把印军赶出中国领土,并未进攻印度境内。对比英国殖民者的残酷统治,说中国32天的战争危害大于英国奴役150年,实在是不合理的说法。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