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肉搏战真相:680 人 8 小时血战背后,这些数字让人泪目
2020 年 6 月 15 日的加勒万河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海拔 5000 米的高原骤然爆发。当印军 600 余人趁着夜色越过实控线时,祁发宝团长带着不足百人的队伍挺身而出。这位戍边 20 年的老兵张开双臂拦住黑压压的敌群,就像界碑般矗立在边境线上。零下 30 度的寒夜里,石块和棍棒代替了现代化武器。团长祁发宝被印军围攻倒地时,营长陈红军带人冲进包围圈。这个平时总把 "跟我上" 挂在嘴边的汉子,用后背为战友挡住棍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 岁的陈祥榕让所有人见识了什么叫少年血性。这个爱吃橘子的福建小伙,在救援途中被印军铁棍击中太阳穴。卫生员找到他时,发现他仍保持着护住战友的姿势。在他的日记本里,写着最朴素的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战况最激烈时,增援部队需要跨越湍急的冰河。战士王焯冉为救落水战友,双腿被水下暗石划得血肉模糊。当他把第 4 个战友推上岸后,自己却消失在刺骨的激流中。战友们说,他最后喊的是 "照顾好我老娘"。
八小时的殊死搏斗后,4 位烈士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加勒万河谷: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祁发宝团长左额骨被砸出 15 厘米伤口,苏醒后第一句话是 "我的兵都安全吗"。而印军方面,20 具尸体被遗弃在战场上,另有数十人因救治不及身亡。
这场冷兵器较量震惊世界,却鲜少人知背后的数字:参战官兵平均年龄 25.8 岁,每人负重 30 公斤在缺氧环境下作战,徒手构筑的防御工事长达 200 米。战后清理战场时,战士们收集到 326 件带血的武器,其中印军的特制狼牙棒就占了八成。
当中央军委的授勋命令传达到边防连队时,陈祥榕的姐姐代替弟弟接过了军功章。这个 90 后姑娘选择继承弟弟遗志,如今已成为某边防团的心理辅导员。她说:"祥榕没做完的事,我们接着做"。
加勒万河谷的岩壁上,如今刻着五个血色大字:"大好河山,寸土不让"。每逢新兵下连,祁发宝都会带他们在这里宣誓。这位重伤初愈的硬汉说:"我的命是兄弟们换回来的,只要还能站起来,就要守住他们用命保住的地方"。
五年过去了,争议地区的对峙仍在继续。但每个黎明破晓时分,你都能看到中国军人手挽手组成的人墙。他们身后,是用青春热血浇筑的钢铁长城。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