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达成三点共识,但核心问题没解决:美国希望俄罗斯把地吐出来
2025年5月16日,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谈判桌前再度对峙,这是2022年3月以来双方首次直接对话。这场由土耳其斡旋、美国施压促成的会谈,看似为持续数年的冲突撕开一道和解缝隙,实则暴露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鸿沟。俄乌双方被战场僵局与外部压力推上谈判桌。自冲突爆发,双方陷入持久消耗战,乌克兰在西方军援下反攻无果,俄罗斯则巩固了对乌东四州的控制。美国特朗普政府为兑现竞选承诺,推动“30天无条件停火”提案;欧洲多国以新一轮制裁相威胁,却被俄方强硬回应。土耳其凭借与俄乌的特殊关系和促成黑海粮食协议的经验,试图通过“三角平衡”提升国际影响力,这场谈判就在多方利益交织下仓促开启。
会谈在人道主义层面取得的进展更像是给冲突双方的“面子工程”。双方达成1000名战俘交换协议,这是冲突以来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行动,给后续谈判留下了表面合作的余地。双方同意以书面形式提交停火条件,但这种“纸上谈兵”的沟通方式,更像是为了应付国际舆论,而非真正寻求和解。俄方对结果“总体满意”,乌方虽不满俄方代表团级别,却也不敢彻底关闭对话窗口,毕竟国际援助的目光都盯着这场谈判。
核心议题上的僵局才是这场谈判的真实写照。俄方要求乌军从乌东四州撤军并承认俄实际控制,还坚持乌克兰保持中立、放弃加入北约;乌方则要求恢复1991年边界,让俄军全面撤离。泽连斯基指责俄方代表团缺乏决策权,普京缺席就是没诚意;俄方反呛乌方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谈判根本不由基辅说了算。双方在“先停火还是先谈政治议题”上争执不下,这种立场对立的背后,是国家主权与地缘政治利益的生死博弈。
这么说吧,目前西方有一个非常幼稚或者说非常傲慢的想法,希望俄罗斯能把吃进去的地都吐出来。但这是不可能的,是个中国人就知道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俄罗斯因为这场战争吃了那么多得亏,不可能轻易松口。
这场谈判过后,冲突的未来走向依旧迷雾重重。俄军可能趁着乌军装备短缺在夏季发动新攻势,乌克兰则忙着向西方讨要无人机和防空系统。想要真正解决冲突,普京与泽连斯基或特朗普的直接对话必不可少,但目前各方对会晤条件分歧巨大。
伊斯坦布尔会谈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外交表演,战俘交换和书面沟通机制看似有了进展,实则未能动摇俄乌在核心利益上的“零和博弈”逻辑。这场持续数年的冲突早已陷入“冻结状态”,想要真正解冻,单靠几轮谈判远远不够,或许只有等到某一方内部政治发生变革,或者国际力量平衡出现颠覆性调整……又或者俄乌有一方打出来了决定性胜利,和平才有可能真正降临。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