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开始找中国的麻烦,反对中国宣示藏南主权,中方的回应很霸气
印度开始找中国的麻烦,反对中国宣示藏南主权,中方的回应很霸气2025年,印度又开始在国际上给中国找茬,尤其是在藏南地区的主权问题上,态度越来越硬气。不过,中国这边可没惯着,直接甩出霸气回应,让人看了就觉得解气。
印度为啥又跳出来了?
这事儿得从最近的背景说起。
2025年5月10日,印巴双方宣布边境停火,印度国内立马搞了个为期10天的“爱国主义活动”,庆祝他们所谓的“朱砂行动”胜利。
这“朱砂行动”听着挺唬人,其实就是印度想借着停火给自己脸上贴金。结果没几天,5月14日,印度外交部就蹦出来发声明,针对中国重申藏南地区主权的事儿阴阳怪气了一番。
具体咋说的呢?
印度外交部那意思是:“我们注意到中国又在‘阿鲁纳恰尔邦’(也就是藏南)搞什么地名标准化,这太离谱了,我们坚决反对。”
这话听着就挺刺耳,摆明了不承认中国对藏南的主权,还顺带diss了一下中国给藏南地名重新命名的做法。
这还不算啥新鲜事儿。早在2024年3月,印度总理莫迪就跑去藏南,参加了色拉隧道的通车仪式。
这隧道可不简单,全长2500多米,连接了中印边境的达旺和邦迪拉,修好之后,印度军队往藏南运物资、调兵的能力直接上了一个台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印度在藏南搞实控的又一步棋。
藏南到底是啥来头?
要搞清楚这事儿,还得聊聊藏南的历史和现状。
藏南在哪儿呢?就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国西藏东南部,面积大概9.3万平方公里,属于山南市和林芝市的一部分。
从历史上看,藏南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古代藏族在这儿生活,文化、语言都和中国西藏一脉相承。
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这块的管理也很明确。可麻烦就出在20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插了一脚。
1913年,英国人亨利·麦克马洪搞了个“西姆拉会议”,私下跟西藏地方代表划了条“麦克马洪线”,想把藏南划进英属印度。当时中国中央政府压根没参加这会,所以这线根本就不合法。
可英国人不管,反正他们占着印度,就把这事儿当成了既定事实。印度独立后,直接继承了英国的“遗产”,把藏南当自己的地盘。
到了1987年,印度还把藏南升格成了“阿鲁纳恰尔邦”,开始往那儿移民、修路、建军事基地,步步为营想把非法占领变成合法的。
中国这边呢?态度一直很硬。1959年,周恩来总理就跟印度总理尼赫鲁说过:“‘麦克马洪线’这玩意儿,中国历届政府都没认过,新中国更不会认。”
这立场几十年没变过。到了最近几年,中国还开始通过地名标准化来宣示主权,从2017年起,民政部陆陆续续公布了五批藏南地名,到2025年5月总数已经89个。
这就是在告诉全世界:藏南是中国的,谁也别想乱来。
中方为啥回应这么硬气?
这次印度跳出来挑衅,中国外交部的回应特别干脆。2025年5月14日,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就说了:“藏南地名标准化是我们主权范围内的事儿,跟外人没关系。”
为啥中国这次这么硬气呢?我看有这么几个原因:
1. 主权问题没得商量
藏南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个原则问题。别管印度怎么折腾,中国在领土主权上从来不退让。
国家大了,责任也大,政府得对14亿人有个交代,谁敢在这上面挑衅,就得做好被怼回去的准备。
2. 印度步步紧逼,忍不了了
这些年,印度在藏南没少搞小动作。修隧道、增兵、搞基建,摆明了想把这地方牢牢攥在手里。
光2024年那次莫迪跑去通车,就已经让中国很不爽了。这次又跳出来反对地名标准化,等于是在火上浇油。中国不硬气回应,印度还不得更得寸进尺?
3. 国际上得占住理
中国公布藏南地名,不光是给自己人看,也是给全世界发信号:这地儿是我们的,谁也别想歪曲事实。
现在国际舆论乱七八糟,美国还老想着挑拨中印关系,中国得把自己的立场说清楚,让那些想看热闹的明白,这事儿没得商量。
4. 给谈判留后手
中印边界问题到现在还没彻底解决,藏南是其中最硬的骨头。中国持续公布地名,既是在强化法理依据,也是在为以后谈判攒筹码。
印度要是老这么闹腾,将来真坐下来谈的时候,中国手里牌更多,主动权也更大。
印度为啥老跟藏南过不去?
说到底,印度在这事儿上纠缠不清,除了历史原因,还有现实的算盘。国内政治上,莫迪政府需要靠民族主义稳住支持率,藏南问题是个好抓手。
国际上,印度想当南亚老大,又觉得自己有美国撑腰,能跟中国硬碰硬。可现实是,印度经济、军事实力跟中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2024年GDP数据看,中国是印度的好几倍,军费开支也甩印度几条街。真要较起真来,印度占不到啥便宜。藏南这地方对印度来说,战略意义是有,但硬抢过来合法化,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印度这次挑衅藏南主权,算是又给自己挖了个坑。中国回应硬气,站得住脚,既维护了国家利益,也给印度上了堂课。
中印在藏南问题上的博弈,短时间内肯定消停不了。印度有自己的小九九,中国也有自己的底线。
双方要是都硬碰硬,边境局势只会更紧张。可要是能坐下来谈,又不一定能谈出啥结果,毕竟藏南这块谁都不想让。
以后这事儿咋发展,还得看双方怎么博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在主权问题上从来不含糊,谁想在这上面找麻烦,准没好果子吃。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