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人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柬埔寨的日子,像炽热的空气一样直接。走在暹粒的大街小巷,人和摩托都是一道风景,比太阳直射还要真实——一切都 ** 裸,没有遮掩。这里没四季这件事,只有数不尽的炎热,和偶尔倾盆的雨。牛瘦得像竹篾,人的胳膊也干脆利索,靠的是大自然的脸色吃饭——水多时,大家能多种点稻谷;水少了,只能等天给个脸色。农田里,牛远比拖拉机要忙碌,不是科技落后,是口袋瘪,买不起。你能想象吗,有台日本来的二手小轿车,一万美元,够一个服务生挣好些年。所以全家上摩托车,孩子夹在中间,说是温馨,也无奈。
柬埔寨人骨子里不服气,却又容易自得其乐。他们嘴上笑着抱怨越南邻居太霸道、泰国小心眼,美国人和中国人倒是成了财神爷。只要游客来,哪怕一块美金的烤肉,也是生活在运转。许多人学着英语、法语、中文,希望有天能离开这个停滞的小世界,去外面看看。不过,多数人最后还是会回来,就像蔡导一样——尝过冬天的北方寒冷,才体会得出家乡毒辣阳光里的特有安逸。
这地方的牛耕地,学生学三种语言,家庭至今讲着“留着一个孩子养老送终”,带着点旧社会的守则。而婚礼不过十几桌,白天吃完,大家各自归家。爱情其实不复杂,勤快憨厚就好。当初因战争剧变,把希望押给土地,于是后来的人只求安稳:有口饭吃,有点青芒果蘸盐,也算苦中作乐。
世界变得太快,可暹粒的节奏依旧。河涨了,睡在高脚楼上;旱了,盼着下一场雨。没有养老金,老了谁疼也随缘。所谓梦想,无非是进酒店当服务员、导游,沾点旅游的钱气;或者攒够路费,去他乡闯一闯,再把故事带回来。
农业靠天吃饭,工业弱得像冬阳下的草芽,但他们并不是怪罪别人,而是把这种现实当作一种命。批评政府,骂一骂夏天和邻国,不过是生活日常,像咸柠檬泡冰茶,酸爽里有点调剂。
其实,这片土地充满矛盾——最好的米只够自己嘴,水果也是本地人才舍得吃。出口赚不了钱,进口却要靠隔壁东盟的超市货充饥。产业链薄得像风一吹就翻的稻草帽,可大家并不急急火火。经历过苦难的老人更喜欢稳定:大洪水可以扛,小富即安才最踏实。不奢望黄金遍地,有饭吃就是甜,有空闲逗逗孩子、有机会逮点新鲜事儿回来吹嘘,就挺好。
你问柬埔寨人都过着怎样的生活?答案简单极了:他们和炙热的空气一起,靠自然吃饭,靠亲人过日子,靠幸运添点甜。磨难见多了,也就明白,好日子从来不是等出来的,是被时间和期盼慢慢熬出来的。就是这么朴实。你说,有什么不好的呢?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