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世乒赛:王楚钦失望委屈,孙颖莎耐心开导,王励勤该如何应对
原以为只是一场精彩的混双,结果出现球拍开胶的罕见插曲!看到王楚钦举着球拍对裁判说"板开了"那一刻,我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这可是他吃饭的家伙啊!胶皮上那道折痕足有三厘米长,边缘还翘起来一块,简直像被刀划了似的。
运动员平时把球拍看得比命还重要,比赛前都要反复检查,谁能想到世锦赛上会出这种幺蛾子?
巴黎奥运会的阴影还没散呢!当时混双决赛失利后,王楚钦坐在场边用毛巾捂着脸的画面,到现在还刻在球迷心里。
这次他明显憋着股劲儿要证明自己,结果开局就遇上装备故障。
解说员都倒吸凉气:"这在世界级赛事中十年难遇!"
关键时刻还是搭档靠得住!孙颖莎一个箭步冲到场边,拿着备用拍子来回比划。
镜头扫到她光着的小腿——这丫头永远记不住穿长裤候场。
但你别看她大大咧咧的,心思比谁都细。
暂停期间她不停用手比划着线路,硬是把技术讨论变成了"手语小剧场",愣是让王楚钦紧绷的脸放松下来。
这对黄金组合的默契真不是吹的!第三局开局落后时,王楚钦发球前突然扭头看了眼观众席。
孙颖莎秒懂他心思,直接走到挡板边和教练组商量战术,给搭档争取调整时间。
等再上场时,俩人直接换了站位,孙颖莎主动承担更多中路防守,把侧身爆冲的机会留给王楚钦。
要说最绝的还是第五局关键分!对方连续追分到9平,王楚钦擦汗时手都在抖。
孙颖莎突然指着记分牌说了句什么,俩人居然同时笑场了。
后来才知道她说的是:"再赢两分就能去吃火锅了!"这种生死时刻还能开玩笑,也就"莎头组合"干得出来。
赛后混采区更精彩!记者还没开口,孙颖莎先抢过话筒:"今天主要责任在我,有几个机会球没把握住。
"王楚钦急得直摆手:"明明是我失误多,莎莎一直在给我补位。
"这俩人争着背锅的样子,活像考试没考好的同桌互相掩护。
更让人感动的是技术复盘环节。
转播镜头拍到他们并排坐在休息室,孙颖莎拿着平板电脑反复回放比赛视频,王楚钦边啃香蕉边做笔记。
最绝的是他居然用香蕉当教鞭,在屏幕上指指点点,惹得孙颖莎笑着往旁边躲。
说到刘国梁推动中国乒乓走向,这事还真不是场面话。
去年乒联改革器材检测标准,老刘带着研发团队熬了三个通宵做数据测试。
现在咱们的胶水配方都成了行业标杆,外国选手想买还得排队预约。
难怪这次球拍出问题,外网都在讨论要不要引入中国的质检流程。
王楚钦赛后发的那条微博看得人鼻子发酸:"拍子会掉链子,但兄弟永远不会。
"配图是他和孙颖莎击掌的特写,手掌边缘还粘着胶皮的碎屑。
评论区秒变大型感动现场,有球迷晒出去年巴黎奥运会门票存根,上面写着"等你们王者归来"。
要说这对搭档最让人佩服的,就是能把危机变转机。
第二局换拍子时,王楚钦特意选了更重的底板。
没想到歪打正着,反手弹击的力度直接提升一个档次。
对手教练急得直挠头,暂停时拿着战术板比划半天,愣是没找到破解方法。
更绝的是决胜局那个神仙球!孙颖莎救球时直接跪滑到场外,王楚钦几乎是从裁判椅旁边把球勾回来的。
这个本该丢分的球硬是被他们救活,还打出了本届世锦赛最佳回合。
现场观众集体起立鼓掌,连对手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看着他们赛后背着同款运动包离场的背影,突然想起四年前的青奥会。
那时候孙颖莎还扎着冲天辫,王楚钦说话都带着东北大碴子味。
现在俩人站在领奖台上,一个成了"小魔王",一个成了"关键先生",但互相拆台拌嘴的样子一点没变。
要说这次世锦赛给年轻选手上了什么课,那就是竞技体育永远充满意外。
但真正的高手,能把突发状况变成高光时刻。
就像王楚钦赛后说的:"拍子开胶算什么?我和莎莎的配合从来不开胶!"
这届观众算是开眼了!见过摔拍子的,见过换衣服的,头回见世界冠军现场修拍子。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王楚钦中场休息时居然自己动手涂胶水。
后来才知道,这是国乒队特训项目——每个主力队员都要学基础器材维护,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要说最戏剧性的还是颁奖环节。
当王楚钦举起奖杯时,一块胶皮突然从拍子上飘下来,正好落在孙颖莎头上。
这丫头顶着"头饰"发表获奖感言,还调侃:"看来明年得申请个粘拍子专利了。
"全场笑疯的同时,也记住了中国运动员的幽默与从容。
离场时有个细节特别戳人。
孙颖莎特意放慢脚步,等王楚钦跟上才并肩往外走。
路过混合采访区时,她突然伸手帮搭档掸掉肩膀上的镁粉。
就这个小动作,让无数CP粉直呼"我又相信体育友情了"!
这场比赛教会我们,竞技场上从来没有容易的胜利。
但正因为有这些意外和反转,体育才如此迷人。
就像球迷说的:"看莎头打球就像追连续剧,你永远猜不到下一集有多精彩!"
王楚钦赛后采访说的那句"打不死你的终会让你更强大",现在已经被做成横幅挂在队训练馆。
据说刘国梁看到后,当场给器材组下了死命令:三个月内研发出"开胶预警系统"。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乒乓的应变能力!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