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曾经的东南亚霸主,如今为何沦为了东南亚最穷国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按键。这样一来,后续我们就能持续为您推送这类文章。而且,这也有助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源泉。引言
2011年,在柬埔寨腊塔纳基里省,当地农民就算能获得补贴,也不愿意要水电站和电。
在外界眼中,这成了柬埔寨多年难以摆脱贫困的“有力证据”。相较于现代式发展,当地居民更愿意保留较为原始的传统生活方式。
这一奇异的景象,好似神秘瑰丽的吴哥窟石雕之上,缠绕披挂着的自然青藤。柬埔寨之前那个时代的璀璨文明,如今正遭受大自然的持续侵蚀,其往昔的文明已成历史的遗迹,仅可供当代人游览赏析。
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若不谋求发展,便等同于走向“沉沦”。曾经缔造出吴哥文明的柬埔寨,究竟为何会演变成如今这般景象呢?
一、历史上的辉煌与后世无缘
柬埔寨拥有悠久的历史,于中南半岛存在着超过两千年的文明史。然而,柬埔寨的历史与现代并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自吴哥文明走向衰落,其曾经辉煌的文明便彻底中断了。
在我国历史记载中,首个有确切记录的柬埔寨相关国家是扶南。该王朝大约在公元1世纪建立,一直存续至公元5世纪。
当今柬埔寨和越南南部这片区域,曾是这一王朝的辖地,王朝主要统治范围处于巴萨河与湄公河下游。早期该王朝统治较为松散,直至公元2世纪,扶南开辟了对外海上贸易路线,沿着海路,印度地区的宗教开始传入此地。
在公元3世纪时,扶南的统治步入巅峰阶段,其疆土已拓展至整个中南半岛,往南一直延展到如今的马来西亚。然而,任何一个王朝都会经历兴衰起伏,自公元6世纪起,真腊取代扶南,成为该地区新的主宰。
据《隋书》记载,真腊起初是扶南的附属国,后来击败扶南并实现独立。而关于扶南走向衰落的原因,当下学术界尚无明确的结论。
然而,真腊未能达成扶南那般的辉煌成就。据《唐书》所述,自公元706年起,此王朝便分裂成水真腊与陆真腊两个国家。从相关记载可知,真腊呈现南北分裂态势,一个地处沿海,另一个则位于内陆。
公元8世纪时,爪哇将水真腊吞并,而后陆真腊被吴哥王朝所取代。吴哥王朝即历史上的高棉帝国,它所开创的文明在中南半岛一度极为兴盛。世界最大的庙宇吴哥窟,便是高棉帝国时期的卓越成果。
然而,灿烂的文明在15世纪时突然中断,暹罗人攻陷了帝国都城,高棉从此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过往名词。
高棉帝国覆灭后,柬埔寨地区旋即踏入一段黑暗岁月,此状况一直持续至近代法国殖民者抵达。也就是说,高棉帝国堪称柬埔寨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的终章。从那之后直至近代,该地区再未构建起任何独立自主且辉煌灿烂的文明。
正因如此,后世对高棉的覆灭深感惋惜,多年来始终在探寻其覆灭的真正缘由。
二、帝国因水而亡
多年以来,对于高棉帝国的灭亡,历史学家一直从社会方面探寻缘由,像宗教间的纷争、王室内部的倾轧、地方的反叛,还有统治者因苛捐杂税引发民众反抗等情况。
近段时间,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有了新的推论,高棉帝国的灭亡,或许和水管理系统的瓦解存在关联。
此地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不存在四季之别,仅有雨旱两季。因降水分布不均,在历史长河中,对每一个王朝而言,妥善管理水资源皆是严峻挑战。
当代考古与研究表明,高棉帝国在繁荣阶段,构建了规模宏大且结构复杂的水利管理系统,其中既有运河和水池,又有不计其数的堤坝。借助这些设施,帝国能够把雨季形成的丰富水资源,科学调配至旱季,从而保证全国农业得以有序发展。
以如今的吴哥城为例,仍留存着高棉时期建造的人工水池。这个水池宽达2公里,长达8公里,据历史记载,在建造时,帝国整整动用了20万人。
法国远东学院和悉尼大学的考古学者均觉得,历史中的吴哥城宛如一座水利之城,它的水利体系堪称精妙绝伦的装置,这也让该城市在中世纪跻身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之列。由此可见,高棉帝国前期的繁盛,是依托于水而建立起来的。
然而水既能够让国家兴盛,也能够使国家灭亡。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吴哥城的古老水池开展了考察工作,他们从水池的沉积物里发现,历史上的高棉曾遭遇过长时间的干旱。
资料表明,在1224年至1308年期间,水池里的沉积速度是每年6.2毫米。然而在1308年至1590年,该速度降至每年0.4毫米。这意味着历史上不仅出现过干旱状况,甚至整个气候都发生了变化。
另外,研究人员还对该地区古树的年轮展开了考察,结果发现帝国走向衰落阶段,树木的年轮相对密集,这表明树木在那个时期生长得十分缓慢,而最主要的缘由便是遭遇了干旱。
高棉帝国依托水而建,干旱会致使水源匮乏,如此一来,精细的水管理系统便会失效。从全球气候状况而言,在高棉帝国后期,恰逢全球温暖时期被小冰期所替代,因厄尔尼诺现象愈发严重,中南半岛出现干旱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
最终,帝国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完全失效,农业发展陷入困境,这一状况进而对王朝的整体繁荣与稳定造成了影响。
高棉帝国曾凭借水资源走向繁荣,却也因水的缘故慢慢走向衰败。并且,自高棉帝国衰败之后,柬埔寨地区便再也没有兴起过强大的文明。
换句话说,从那之后,柬埔寨与历史上的它彻底断了联系。更不用说,西方殖民者接踵而至,让柬埔寨失去了原本的特色。
三、殖民者的盘剥和限制
自1863年起,柬埔寨全境正式沦为法国口中的“保护国”。在那之后,法国从经济、资源、文化、思想等各个维度,有系统地对柬埔寨实施殖民统治,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由此陷入停滞。
19世纪后期,涵盖柬埔寨的整个中南半岛有2000万人口,并且蕴藏着煤炭、锡矿、橡胶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法国进行殖民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掠夺该地区的财富与各类资源。
对于柬埔寨而言,法国成体系殖民的开端,始于17世纪后半叶的传教行动。当时的柬埔寨王国,准许西方传教士在其境内自由开展活动。
自17世纪60年代起,法国传教士于金边设立了据点,而后仅花费约两年时间,便发展出五百多名教徒。
在这之后,西方宗教于柬埔寨迅猛发展,宗教文化层面的主导地位和垄断态势,为后续法国对柬埔寨实行“保护”创造了条件。毫不夸张地讲,在柬埔寨逐步被殖民的进程中,传教士所发挥的作用与法国军队相比毫不逊色。
在中南半岛的殖民进程中,法国运用分而治之的统治手段。对于越南,法国实施直接管控;而针对柬埔寨,法国采用保护国的模式进行间接治理。
在殖民时期,为减少与柬埔寨当地民众的冲突,法国向柬埔寨大量迁移越南人。越南人在柬埔寨的殖民机构中任职,如此一来,既减轻了法国自身的负担,又能防止柬埔寨人将不满指向法国。
间接统治带来的后果是,法国人仅关注对柬埔寨的搜刮,却不重视当地的建设。拿教育来说,在实行直接统治的越南地区,法国人兴建了众多学校,还派遣大批越南学生前往法国本土深造。
不过在柬埔寨,从19世纪中后期直至20世纪初,当地仅由法国建设了30所小学。截至1931年,柬埔寨全境的小学数量仅为101所,在校学生也只有10000多人。
到1946年柬埔寨临近独立之际,全国的中学数量仅有4所,在校学生也不过525人。可以想象,众多民众无法接受教育,只能被动地承受殖民者的奴役,人们的观念又怎可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呢。
换个说法来讲,即便沦为了殖民地,在殖民者的认知里,这些地区以及当地民众也是存在等级差异的。柬埔寨会受到法国这般“不均衡”的待遇,主要是因为此地与英国位于中南半岛西部的殖民地相邻,法国人仅仅把柬埔寨当作缓冲国,并未对该地区实施更为深入的治理。
正是由于这样的状况,使得柬埔寨在近代世界发展进程中长久滞后。即便在后续获得独立,柬埔寨的发展依旧不见明显成效。
四、雪上加霜的战乱
20世纪50年代,获得独立的柬埔寨,和平发展的时光十分短暂,很快便陷入国家局势动荡之中。特别是在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柬埔寨也无奈被卷入美苏冷战的漩涡。
国家政权频繁交替,这期间还出现了大规模的清洗和屠杀事件,在4年时间内,至少有两百万人非自然死亡。
这种混乱状况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直至1993年之后,柬埔寨才得以恢复和平。不过,此时的柬埔寨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上已然产生差距,贫穷也完全成了这个国家的特征。
五、贫穷是现实,发展也是现实
柬埔寨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踏入21世纪,柬埔寨虽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但贫富差距悬殊、腐败现象泛滥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拿旅游业来说,东南亚地区旅游业十分繁荣,但柬埔寨在其中处于末尾位置。最为关键的缘由是,贫穷致使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截至2013年,柬埔寨国内不存在铁路客运业务,民航方面仅有金边至暹粒这一条航线。直至2013年,其首都金边甚至都未建立公交系统。
柬埔寨存在贫困状况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发展态势也十分显著。1993年,柬埔寨人均GDP仅为247.3美元,而到2022年,该数值已攀升至1786.6美元。2015年,联合国把柬埔寨从低收入国家类别调整为中低收入国家。
在工业方面,柬埔寨缺乏工业根基,几乎各类产品均依赖进口。即便存在服装制造这类产业,也只是开展代工业务。截至目前,柬埔寨的主要产业依旧是农业和渔业。
由此综合考量,相较于以往,柬埔寨近些年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向好态势,不过与其他国家相较而言,差距依旧十分显著。
六、改变观念不是一件易事
文章起始部分提及的腊塔纳基里省,在2011年,政府打算于当地的一条河流上建造水电站,然而当地的农民与渔民并不愿意水电站被修建。
即便政府会给予他们征地补偿,他们也不想接受。当地的农民觉得,自己平日里以种地捕鱼为生,电对自己而言毫无用处。就算有用电的需求,政府和企业也未必会把电分给他们,毕竟当地连输电网都尚未建设。
这种状况,不过是柬埔寨发展进程里的一小部分体现。整体的滞后,让当地民众的观念与世界完全“脱节”。因此,若想实现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核心,又在于从根本上推动并提升教育水平。不管是哪种情形,都并非短期内能够达成的。
柬埔寨往昔的辉煌与当下的境况全然脱节,近代遭受的殖民统治以及长时间的战乱纷争,使得该地区整体坠入了黑暗深渊,而这些缘由,皆为贫穷与落后“推波助澜”。
高棉帝国已然成为往昔绝响,自那之后,柬埔寨仅维持着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在这片土地上,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已缺席了数百年之久。恰似吴哥窟雕像上被雨水冲刷出的印记,曾经的盛世繁华已消失殆尽,只余下自然与原始的风貌。
参考资料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