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周院长 发表于 昨天 20:08

中巴阿三国刚敲定合作,印度不顾中国警告,派出大规模代表团窜台

5月20日,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外长共同宣布,将深化“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延伸。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三国在能源、交通、反恐等领域的战略协作迈入新阶段,更被视为中国整合亚洲腹地经济网络的里程碑——通过阿富汗的枢纽作用,中国与中东、中亚的陆路通道将进一步贯通,巴基斯坦的印度洋出海口也将为区域贸易注入新动能。
然而,就在三方敲定合作不到24小时,印度突然以“史上最大规模”地方代表团窜访台湾地区。据“印度台北协会”发布新闻稿称,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安德拉邦等四邦政府代表于5月21日抵台,参与所谓“台湾-印度投资策略伙伴论坛”,重点瞄准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合作,这一动作无疑是直接踩踏了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红线。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延伸,意味着中国在印度传统势力范围——南亚与中亚的布局进一步深化。阿富汗的矿产资源(估值超1万亿美元)与战略位置,将直接增强中巴经济走廊的辐射力。

而印度长期试图通过投资伊朗恰巴哈尔港、拉拢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等手段分庭抗礼的计划遭遇重挫。此时窜台,既是对中国“西进战略”的牵制,也是向国际社会释放“印度有能力在亚太另辟战场”的信号。近几年,印度莫迪政府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农民抗议等多重压力。通过操弄“中国威胁论”与台海议题,既能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又能向美国展示“印太战略伙伴”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访台代表团聚焦科技产业,恰与美西方对华半导体封锁形成呼应——印度试图在“去中国化”产业链重组中分一杯羹。
近年来,印度持续在中印边境增兵、炒作藏南问题,如5月11日中国公布第五批藏南标准化命名后印方的“强烈反应”,均显示出其“切香肠”策略。此次窜台,则是将挑衅范围从陆上边境扩展到台海等敏感议题,试探中方在台海与南亚两线的反应阈值。面对印度的双重挑衅,中国展现出“多线联动”的应对智慧。

王毅外长在会晤中明确支持巴基斯坦“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承诺为阿富汗重建提供援助,三国还达成联合反恐、防范外部干涉的共识。这既是对印度“分而治之”传统策略的瓦解,也为中巴阿经济走廊筑牢安全屏障。
中巴阿三国合作与印度窜台事件,折射出南亚地缘格局的深刻重构。对中国而言,经济走廊的延伸不仅是区域发展的钥匙,更是打破美国“印太包围圈”的关键支点;对印度而言,在台海问题上“玩火”虽可赚取短期政治筹码,却可能加速其陷入“战略透支”的困局——若继续在边境、台海、贸易、中巴合作等多战线与中国对抗并挑衅,其“大国雄心”或将遭遇不可承受之重。这场博弈的下一幕,或许将在喀布尔上演。

根据中巴阿三方协议,下一轮三国会议将于阿富汗首都召开。届时,中巴阿能否以更紧密的合作推动地区和解,印度会否调整其冒险策略,台海又是否会成为大国博弈的新焦点?答案,正藏在各方战略选择的微妙平衡之中。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巴阿三国刚敲定合作,印度不顾中国警告,派出大规模代表团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