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渐老令人唏嘘!身旁无孩子陪伴,连顿饭都难共食?
71岁成龙北京环球影城排队坐过山车,羽绒服裹得严实,周围没人喊“大哥”。前几天刷到网友拍的视频,他站在队伍里安安静静,工作人员小声嘀咕“这不是《神话》里的大哥吗”,他就低头笑。这笑,酸得人眼眶发紧。
谁能想到,当年从钟楼跳下来、从悬崖滚下去的“拼命三郎”,如今连个陪玩的人都没有。
他断过14根骨头,拿过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演了50多部电影。可这些年,他最想要的不是票房,是饭桌上多双筷子。
我记得他早年接受采访说:“男人要以事业为重,家的事晚点再说。”那时候他说得理直气壮——毕竟在80、90年代,“舍小家为大家”是多数男人的生存法则。可现在71岁了,他突然懂了:奖杯会落灰,掌声会散场,能记一辈子的,是女儿第一次叫爸爸,是儿子生日吹蜡烛的声音。
房祖名的事太唏嘘。小时候跟着妈妈在国外长大,接回来后成龙忙着拍戏,连家长会都没参加过几次。后来房祖名吸毒入狱,出来后搞潮牌做红酒,日子过得体面,可和爸爸说话总像隔着层玻璃——客气,但不热乎。
更扎心的是吴卓林。这孩子从小到大,成龙连抱都没抱过一次。17岁离家出走,在加拿大唐人街打工,前两年被拍到排队领救济粮,牛仔衣洗得发白。她妈妈吴绮莉直播时抹眼泪:“三年没联系我了,电话都没有。”
有人说成龙活该,事业和家庭本就该平衡;也有人叹气,那代人哪懂什么“育儿经”,拼事业是刻在骨子里的生存本能。可不管怎么说,有些遗憾,真的补不上了。
前阵子香港记者问他:“后悔当年只顾事业吗?”他捋了捋白头发,说:“拍戏的伤能好,有些伤口,一辈子不会结痂。”这句话说得轻,可分量重得压人。
年轻时总觉得“先拼事业再顾家”是标准答案,可等真到了71岁,饭桌上多双筷子比奖杯沉多了。影坛的掌声能填满体育场,却填不满老人独自吃饭的空碗。
他救过电影里无数人,可这一回,他救不了自己的亲情。
你说,一个男人拼到全世界鼓掌,却换不来一顿热乎的团圆饭,到底值不值?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