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不吃粽子也能“粽”享欢乐
提到端午节,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粽子。软糯的糯米、香甜的馅料,咬上一口,满嘴留香,粽子似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但端午节的意义远不止于吃粽子,即使不吃粽子,也能过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端午节。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后因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承载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文化内涵。在这一天,人们可以通过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等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将艾草挂在门口,传说能驱邪避灾;亲手制作香囊,装入艾草、丁香等香料,不仅有驱虫功效,还寄托着美好祝愿;观看龙舟比赛,感受众人齐心、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
从个人健康和饮食选择考虑,粽子由糯米制成,黏性大、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老人和儿童,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群来说,过多食用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这些人可以选择在端午节品尝其他传统美食,如咸鸭蛋、五毒饼,或是时令果蔬,同样能享受节日氛围。
端午节的核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吃粽子只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无论是否食用粽子,只要用心感受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参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都能让端午节过得有滋有味。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