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给美国送完钱,沙特转头与中国签57项协议,究竟有何目的?
沙特阿拉伯在国际舞台上搞了个大动作:先是跟美国签了6000亿美元的超级大单,紧接着又扭头跟中国签了57项合作协议,总值37.3亿美元。这事儿一出,全球都炸了锅,大家都在猜:沙特这是闹哪出啊?刚给美国送完钱,转头就和中国牵手,背后到底有啥盘算?
2025年5月,沙特先跟美国敲定了一笔6000亿美元的协议,这可不是小数目,其中1420亿美元是军售合同,包括战机、导弹、军舰啥的,还有对美国企业的投资,规模相当于沙特2023年GDP的54%。
这笔交易被白宫吹成“史上最大防务合作”,可见分量有多重。沙特为啥这么舍得花钱?很简单,中东这地方乱得跟一锅粥似的,伊朗核计划、也门胡塞武装、巴以冲突没完没了,沙特得靠美国撑腰,保住自己的安全底线。毕竟,沙特90%的武器装备都靠美国进口,换个供应商压根不现实。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5月14日,沙特又派农业部长跑去北京,跟中国签了57项农业合作协议,总值140亿里亚尔(约37.3亿美元)。这57项协议涵盖了绿色技术、智能设备、跨境供应链、生物育种等领域,说白了就是要帮沙特把农业搞起来。这节奏也太快了吧?前脚刚跟美国绑定,后脚就和中国搭上线,沙特这操作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其实,这事儿得放在沙特的大战略里看。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简称MBS)这几年一直在推“2030愿景”,核心目标就是让沙特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变成一个经济多元化的国家。跟美国的协议保安全,跟中国的合作搞经济,这两步棋看着不搭,实际上却是沙特在下一盘大棋。
先说说沙特跟美国的这6000亿美元大单。沙特为啥愿意掏这么多钱?最直接的原因是安全。中东这几年不太平,伊朗的威胁越来越大,胡塞武装隔三差五搞破坏,沙特不加强防御都不敢睡踏实觉。美国是沙特几十年的老盟友,提供的武器系统和技术都是沙特现役装备的“标配”,换别人来还真玩不转。这142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既能让沙特军队升级换代,也能让美国继续当沙特的“保护伞”。
但这协议不光是买武器那么简单。6000亿美元里还有不少是对美国企业的投资,比如谷歌、波音这些大公司。沙特这么干,一方面是想通过技术转移给自己输点血,助推国内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也是给美国点甜头,稳住双边关系。毕竟,美国国内就业压力不小,沙特的订单能刺激经济,特朗普政府自然乐开花。
不过,这笔交易也有风险。6000亿美元不是小钱,沙特2023年GDP也就1.1万亿美元左右,这相当于拿出半年的收入砸进去。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虽然有2.81万亿里亚尔的资产,但要同时支撑“2030愿景”的大项目,比如NEOM新城、旅游开发啥的,资金压力不小。更别提美国这几年对沙特的态度有点飘忽不定,沙特得掂量着别把自己绑得太死。
再来看看沙特跟中国的57项协议。这37.3亿美元虽然比不上美国那6000亿美元的体量,但对沙特来说意义不小。沙特是个沙漠国家,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一直是心病。“2030愿景”里明确说了,要把农业和粮食安全搞上去,而中国在这方面有技术、有经验,正好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这57项协议里,有31项是关于温室、畜牧、渔业的技术合作,还有26项是农产品出口的安排。中国这些年在农业科技上进步飞快,像智能设备、生物育种这些,沙特自己搞得费劲,直接引进现成的多省心。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一带一路”这张牌,之前就帮沙特建了红海新城的储能项目和麦麦高铁,双方的合作基础已经很扎实了。
沙特为啥这么急着跟中国签协议?除了经济需求,还有更深的战略考量。第一,沙特不想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跟美国绑得太紧,万一美国哪天翻脸,沙特就得吃哑巴亏。跟中国合作,能分散风险,还能争取更多主动权。
第二,中国跟美国的合作模式不一样,美国讲究短期利益,中国更注重长期发展,这点跟沙特的“2030愿景”挺合拍。第三,沙特还想借中国的东风,推高人民币在贸易结算里的地位。2023年,沙特对华石油出口有22%是用人民币结算的,这趋势还在上升。
当然,这步棋也不是没隐患。美国看到沙特跟中国走近,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尤其是人民币结算比例涨了,美元的地位多少会受点冲击。沙特得小心别把美国惹毛了,不然安全合作那边可能会出岔子。
沙特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在玩平衡外交。一边靠美国保安全,一边拉中国搞经济,既不得罪老大哥,又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种策略其实不新鲜,沙特这几年一直在这么干。比如2023年在中国撮合下,沙特跟伊朗恢复了外交关系,这事儿就让美国有点下不来台,但沙特还是硬着头皮做了。
为啥沙特敢这么玩?因为它有底气。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手里攥着能源这张王牌,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得给几分面子。MBS上台后,沙特的外交风格也变了,从以前的低调保守,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出击。他不光跟美国、中国搞合作,还跟俄罗斯、土耳其这些国家眉来眼去,恨不得把朋友圈扩到全世界。
这种平衡外交的好处显而易见。跟美国签6000亿美元的单子,沙特的安全有了保障,外资和游客也敢放心进来,203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都拿下了。跟中国签57项协议,农业短板补上了,经济多元化又迈出一大步。两边都不得罪,还能互相牵制,沙特的空间一下子就打开了。
但这路子走得也不轻松。美中竞争越来越激烈,沙特夹在中间,稍有不慎就可能两头不讨好。国内还有保守派盯着,MBS的改革太快,有些人对女性开车、娱乐开放这些还不适应,社会压力也不小。更别提中东这乱局了,伊朗、也门这些问题不解决,沙特再怎么折腾也得提心吊胆。
沙特这两年为“2030愿景”没少下功夫。到2024年,87%的计划已经启动或完成,81%的关键指标都达标了,有些还超额完成。比如旅游业,2023年吸引了1.06亿游客,国际游客就有2740万,成了全球第二快增长的旅游目的地。非石油GDP也涨到18890亿里亚尔,私营部门贡献占GDP的45%,比以前的40.3%高了一截。失业率降到7.7%,离7%的目标就差一点点。
跟美国的协议让沙特的安全环境稳了,NEOM新城这些大项目才能放心推。跟中国的合作直接填了农业的资金缺口,粮食安全更有底气。这些成果看着亮眼,但沙特花的钱也不少,光公共投资基金就得不停砸钱进去,还得拉外资帮忙分担压力。
MBS这几年干得挺猛,从反腐到改革,再到外交上的左右逢源,沙特的国际地位确实上去了。可他也在赌一把大的。中东这局势要是恶化,或者美中关系再紧张点,沙特的平衡外交就得重新算账。国内的保守势力也不是吃素的,改革再快也得稳住基本盘。
沙特这波操作,表面上看是为了安全和经济,但背后藏的野心更大。第一,它想在美中之间找平衡,既保住美国的军事支持,又搭上中国的经济快车,争取最大化的利益。第二,它要借着大国竞争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从一个单纯的石油国,变成中东乃至全球的重量级玩家。第三,沙特还想通过经济多元化,摆脱石油的“魔咒”,给未来留条活路。
这策略挺精明,但也得看MBS能不能玩得转。沙特这几年在国际上赚了不少眼球,但风险也不小。美中博弈越来越复杂,中东局势也没消停,沙特要想站稳脚跟,还得步步小心。
沙特的双线外交,算得上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豪赌。读者们,你们觉得沙特这步棋走得怎么样?是赚大了,还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欢迎留言聊聊你们的看法,咱们一起掰扯掰扯!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