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咸之外大惊喜!探秘全国10种奇葩粽子,你吃过几种神仙口味?
临近端午节可以参考以下这些口味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粽子口味。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各地的粽子在口味和做法上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粽子口味及其特点:
1. 嘉兴鲜肉粽:浙江嘉兴的鲜肉粽堪称粽子界的经典。它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精选的糯米包裹着鲜嫩且多油脂的大块鲜肉,蒸煮过程中,肉香与粽叶的清香相互交融,使得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
2. 西安蜂蜜凉粽:西安的蜂蜜凉粽历史悠久,始于唐朝,是从当时著名的“赐绯含香粽”演变而来。这种粽子形似菱角,既不包馅也不包仁,煮熟后放凉食用。吃的时候用丝线或竹刀将其切成小块,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凉粽本身筋道软糯,加上香甜的蜂蜜,芳香可口,别有一番风味,是陕西人最爱的夏令小食之一。
3. 黄山豆沙灰汁粽:豆沙灰汁粽是安徽黄山地区的传统民间小吃。制作时需先用秸秆烧成的灰汁浸泡糯米,这样浸泡过的糯米会更软、更香、更柔。粽子煮熟后会变成诱人的黄色,再包上香甜的豆沙馅,味道非常特别,带有一种独特的草木灰香气。
4. 湘西怀化碱水粽:湘西怀化的碱水粽制作方法相对简单,将糯米在碱水中浸泡一晚,使其呈现微黄色后,沥干水便可包粽。这种粽子紧致、细腻、有弹性,被碱水浸泡过的糯米香味十分独特,食用时可直接蘸白糖,口感清爽。
5. 泉州烧肉粽:泉州的烧肉粽个头较大,内容丰富,堪称肉粽里的“满汉全席”。除了糯米外,还包含猪肉、鸡肉、鸭肉、鲍鱼、香菇、虾米、芋头、栗子等多种食材。其吃法也很独特,需配上花生酱、沙茶酱、蒜蓉、红辣酱等调料一起吃,咸香、微辣、酸甜的蘸料赋予了肉粽更多重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6. 江门台山粽:台山粽子属于广府白粽的一种,粽白而馅黄,粽叶一拆便可让人产生食欲。台山粽里的半肥猪肉是它的“灵魂”,此外还会放一种用盐腌过的红榄香草,这种香草有清肺止咳、散淤止血的功效,用红榄拌腌肉香味独特,还可以消除肥肉的油腻感。
7. 肇庆裹蒸粽:广东肇庆的裹蒸粽是当地独特饮食文化的代表,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外形霸气,最重可达1斤以上,人称“茶点王”。裹蒸粽用的粽叶是西江两岸特有的冬叶,具有独特的清香与优良的防腐作用。传统裹蒸粽只用糯米、去皮绿豆和偏肥的五花肉三种馅料,而用作调味的“五香”最为关键,直接影响到裹蒸的味道,因此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来调制。制作时,将馅料包好后放入大铁桶内煮制8小时以上,粽子肥美丰腴,口感松化。
8. 广西河池巴马灰米粽: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灰米粽,虽外表“灰头土脸”,但口感清新。当地人将稻草烧成灰后加凉水,过滤出草灰水,再把糯米浸染成灰色,这便是“灰米”。包灰米粽必须要用薄而宽阔的野生粽叶,内馅除了糯米还会加入板栗、脱皮绿豆、土猪五花肉等。经过柴火熬煮六七小时,肥肉脂肪完全融入糯米,味道绵糯,入口即化,草灰的加入更是降低了油腻感,让整个粽子清新不腻。
9. 海南琼中苗家五色粽:海南琼中的苗寨人家喜食的五色粽,全身白、黑、黄、红、紫五色混搭,十分时尚。五色中的白色来自于糯米本身,其余四种颜色的染料则由当地植物天然萃取而成,黑色来自三角枫,黄色来自姜黄,红色来自红蓝草,紫色来自蓝靛草。当地人相信每种颜色对身体有不同功效。煮好的染料和糯米混合上色后就是五色米。馅料里的猪肉选用五指山当地的名产五脚猪的肥瘦相间五花部分,粽叶取自田边随处可见的柊树叶,这种树叶宽大又厚实,带有自然的清香。
10. 山西晋中黄米粽:山西晋中位于黄土高原,盛产黄米,当地人以此作为粽子的主料。晋中人包粽子,只需一片粽叶,先将粽叶折成漏斗状,丢一颗枣子进去,然后灌黄米,再放另一颗枣,最后用野生马莲叶扎紧。黄米粽吃起来有浓浓的类似于小米的香气,搭配红枣的香甜,口感独特。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