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话粽子
端午节制作粽子的风俗流传至今,与纪念屈原有着很深的渊源。粽子,古代还有、角黍、筒粽等不同的名称,关于粽子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头汨罗江而亡,楚国人怀念他,就在每一年的这一天取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后来,竹筒贮米的方式逐渐被粽叶包裹的方式取代。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童谣,我就知道端午节要来了!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怎么能错过这个包粽子的好时机呢?今天就来分享几款超好吃的粽子做法,手残党也能轻松上手,保证让你在家人面前露一手!
1、蛋黄肉粽:咸香党的终极快乐
蛋黄肉粽绝对是粽子界的“顶流”,咸香软糯,一口下去幸福感爆棚!
材料准备:
糯米 500g(提前浸泡4小时)
五花肉 300g(切块,用生抽、老抽、料酒、五香粉腌制过夜)
咸蛋黄 6个(对半切开)
粽叶 20片(煮软备用)
做法:
炒米:泡好的糯米沥干,加生抽、老抽、少许糖拌匀。
包粽子:两片粽叶叠成漏斗,先放一勺米,再放一块肉、半个蛋黄,再盖一层米,包紧扎绳。
煮粽子:水开后下锅,小火煮2小时,关火焖1小时。
小贴士:五花肉选肥瘦相间的,煮出来油润不柴;咸蛋黄可以喷点白酒去腥,香味更足!
2、潮汕肉粽:料多到犯规
潮汕人包粽子像在“塞宝藏”,香菇、虾米、板栗、腊肠.…-口能吃到五六种料,简直豪华版!
材料:
糯米 500g
干贝、虾米、香菇(提前泡发)
板栗、腊肠、五花肉(腌好)
红豆沙(可选,甜咸双拼)
做法:
炒馅料:香菇、虾米、干贝爆香,糯米加卤汁炒至半透明。
包粽子:一层米一层料,潮汕人喜欢包四角形,扎得紧紧的。
煮制:高压锅上汽后1小时,普通锅3小时,
灵魂点睛:最后淋一勺卤肉汁,连糯米都浸透了鲜味!
3、蜜枣粽:甜党们的白月光
小时候最爱奶奶包的蜜枣粽,简简单单却甜到心里,蘸白糖能吃三个!
材料:
糯米 500g
蜜枣 15颗
粽叶 20片
做法:
糯米泡软,蜜枣洗净去核。
包粽子时塞两颗蜜枣,甜度更均匀,
煮1.5小时即可,
偷懒技巧:用现成的蜜枣酱代替,连糖都不用加,懒人必备!
4、碱水粽:蘸糖yyds!
广东人最爱的“黄金粽子”,QQ弹弹像布丁,蘸蜂蜜或白糖绝了!
材料:
糯米 500g
食用碱 5g
枧水 1勺(可选)
做法:
糯米加碱水拌匀,静置1小时变微黄色,
包成小三角,煮2小时。
放凉后冷藏,口感更紧实。
冷知识:碱水能让糯米更晶莹,但别手抖加多,否则会发苦哦-
5、芋泥乳酪粽:网红新宠!
芋泥控和芝士控的双重暴击,趁热吃会流心,冷藏像冰淇淋!
材料:
紫薯芋泥 200g(蒸熟加牛奶、糖捣匀)
奶油奶酪 100g
西米 300g(代替糯米,更透明)
做法:
西米泡10分钟,加少许糖和油。
粽叶包入西米、三芋泥和奶酪块,捏紧防漏.
煮30分钟即可。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