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是怎样的国家?夜生活丰富,男人可娶4个老婆!
如果非要选出东南亚颜值最高的国家,那我肯定会选择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是个夜生活极其丰富的国度,走在吉隆坡的阿罗街和TREC,到处都能看到颜值超高的小姐姐。因为常年气温都在30度左右,所以当地的女孩,不管是逛街还是蹦迪都爱穿个短裙。
在大马,女人结婚的年龄都比较晚,一般在30岁过后才会考虑嫁人。当地的彩礼也比较随意,有的甚至象征性的给个几百块就能搞定。虽然这是个男多女少的国家,但大马还是实行了一夫多妻制。
不过马来男人想娶第二个老婆,那得大老婆同意才行,如果想娶第三个老婆,那就得大老婆和二老婆一起同意才能娶进门。如果你也想多娶几个老婆,那马来西亚是绝对值得来的地方。
如今这里大概有700万华人,占了大马总人口的23.2%左右。像马来西亚的富豪榜前10名,其中有9位都是咱华人。
如果你来到这里旅游,也不用担心生活的不习惯,大马和咱们国内几乎一样,街道上到处都是中文,和各种菜系的华人饭馆。
像咱们的端午节、中秋节之类的传统节日,这大马过的可比咱国内有气氛多了。
今天咱们就简单讲讲这大马的故事。
大马其实离咱们近的很,仅有58公里,距离咱们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群岛也只有100多公里。全国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它被南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称西马和东马。
我们打开夜景图可以看出,西马的灯光数量是东马的数倍。马来西亚总人口3200多万,大约80%的人口生活在西马,东马只有约20%。
马来西亚有13个州和三个直辖区,像咱华人基本都集中在西马的吉隆坡、槟城、怡保等城市,在沙捞越州泗务、柔佛州新山等地也有不少。
除了咱华人,大马的印度人也不少,大概有200来万。可能是受到印度阿三的熏陶,大马人特讨厌用纸擦屁股。像他们好点的公厕,基本都配备了冲洗的水管。
开个小玩笑,其实大马是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咱们去到当地,可得尊重人家的宗教信仰和礼仪习惯。可由于华人和印度人占比也很大,所以大马的佛教、基督教和印度教分布也很广。
这些外来群体与原住民长期融合,所以大马的女人天生就很有气质。她们有深邃的眼眸,华人精致的五官,印度人立体的轮廓。
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她们都在穿一种叫纱笼的服饰。为人也比较保守,她们与人见面问好时,会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
如果你一上来就去牵人家的手,或者摸人家的头或背,人家可是会叫帽子叔叔的。如果你发现哪个女人特别靓,切记也不要用食指指她们。在马来西亚,这可是对人极大的侮辱,若要指示方向你只能用拇指。
在大马当地,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悠闲,不急不躁的性格是大马人的标配。不管是开什么会议、老友结婚生子,或者是和朋友约会喝茶,不习惯性地迟到30分钟我还真不习惯。
而且当地人也非常喜欢叫人老板,不管你是干什么的,也不管你有没有替他们工作,如果你去大马旅游,可千万别在一声声老板中迷失了自我,人家这只是一种友善的称呼罢了。
如果你想和大马人打招呼,可以称呼他的名字或者头衔。大马人通常没有固定的姓氏,只有本人的名字,儿子通常以父亲的名字作为姓,父亲的姓则是祖父的名,所以姓氏那是一团糟,记忆力不好的压根就分不清。
不过姓氏分不清没关系,但一定要记得人家的头衔,因为头衔是大马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出身高贵的人有许多世袭的封号。一旦头衔叫错了,人家绝对是会急眼的。
除了社交礼仪,和隔壁的印尼一样,大马人也将左手视为不洁之物,去到当地用左手与人接触,那可是会遭人家白眼的。
而且他们也喜欢用手抓饭,如果不是华人餐馆,他们的餐桌上都会放一个水壶。但你可千万别喝,这水其实是人家用来洗手的。
如果吃完饭,这里也不能抽烟,因为在大马,除了机场那几个地方,其他范围都是禁烟的区域。
如果生活在吉隆坡,想来点饭后水果,可切记别吃榴莲。早在2009年,吉隆坡就有人在轻轨上啃榴莲,因榴莲味道太大,搞得一车乘客都集体暴走,大马为此还立了法,禁止在公共场所食用榴莲。
如果不在吉隆坡,想去梳邦市玩一下,切记可不要在这里发誓,因为真的会被遭雷劈。这里一年中有240天都电闪雷鸣,因为靠近雷雨频发的区域,一度还被戏称为“闪电之都”。
而且在大马,没事也不要穿黄色的衣服出门,因为只有皇室成员才有这个资格。现在马来西亚有9个王室,这9个王室的国王分别掌管着9个州,就好比是各个州的“老大”。
马来西亚的最高元首,也就是国家层面的国王,是由这9个州的“老大”轮流担任的,每五年轮换一次。如果不小心见到了大马王室,咱华人只需保持安静即可。
要知道,咱华人在大马的地位可不低,在以前的时候,大马能被称作亚洲四小虎之一,成为东南亚第三有钱的国家,咱华人可是功不可没。
随着大马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来这投资的华人越来越多。像咱华人中的郭鹤年,他创立的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在大马可是家喻户晓的存在,被誉为“亚洲糖王”和“酒店大王”,是大马蝉联20多年的首富。
当然还有陈志远、李良华、郭令灿等著名企业家。也是因为华人企业很多,当地的平均月工资才能达到4500吉特,折合人民币约7650元。如果从事贸易和进出口和橡胶、棕榈油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咱华人每月领12000还是很轻松的。
郭鹤年
还有在音乐界,像品冠、光良、梁静茹、戴佩妮、李宗伟等都是著名的大马华人。
在旅游方面,随着中马互免签证政策的实施,单2024年,大马就接待了超370万名中国游客。大马旅游部门预计,在2025年,这个数据将飙升至500万。
如今,咱华人的地产投资、中文教育、法律服务、美容美发等行业早已遍地开花。整个大马也有了1294所华文小学,60所独立中学。
甚至单吉隆坡的唐人街附近,就有超过2000家的华人餐饮店。有时候走在大马的街头,你都会有种还在咱国内的错觉。可以说在各个领域,咱们华人只要跺跺脚,整个大马都要颤三颤。
不过你别看现在咱们混的风生水起,其实几百年前咱们都是过来讨生活的苦命人。
这事还得从“下南洋”时期说起。早在汉唐时期,咱们的老祖宗就因为贸易、避难等原因,漂洋过海来到了马来半岛。不过,真正大规模的移民潮,还得从明清时期算起。那时候,我国沿海地区战乱频繁,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听说南洋那边机会多,就纷纷卷起铺盖卷,踏上了“下南洋”的征途。
当时这些移民,大多是来自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这些地方。
到了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海禁,允许西方国家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这下可好,大批的华人被当作“契约劳工”送到了马来西亚,挖矿、种橡胶,干的都是苦力活。
不过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咱华人还是凭借着智慧,最后在大马扎下了根,他们开始和当地马来人通婚,生的的后代男的叫峇峇,女的叫娘惹,形成了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
虽然在1969年,大马发生了种族冲突事件,让咱华人与马来人的关系极度紧张。但咱华人并没有被打倒,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在这逐渐积累了财富,并开始涉足大马的各个领域。
在成功后,咱们华人就开始捐资助学、修建医院、支持慈善事业。不仅让马来人享受了胜利的果实,也为大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