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外敌封锁,还经常拿到国家援助,为何老挝就是发展不动?
没有拐弯抹角,老挝的底子就明摆着在这儿——矿产搞得人心痒痒,水电全藏在高原,森林要多少有多少。这一点,隔壁国家眼馋也没用。可说起来奇怪,资源被老挝捧在手心,偏偏国家却始终抬不起头——哪怕外援接连不断,开发不止一次声势浩大,也还是戴着“最不发达”这个让人尴尬的标签。到底是山太高,还是人手太慢,谁能说得清楚?中老铁路的修通,全网都在说是命运的转折点。但答案似乎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广告插播:5秒钟解锁全文继续免费,感谢支持,辛苦写稿只为养家糊口,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厚爱~~老挝,不需要渲染神秘色彩,光是摆数据就让人忍不住嗤笑。矿产按吨计,铜矿、金矿、锡矿,一层层埋在这片被群山环绕的土地里。水,一股一股挤在地下河道,水电理论储量23000兆瓦,东南亚都得看它脸色。森林,铺了半个国土面积。理论上,老挝不应该落后,事实就有点啼笑皆非。
矿产,表面上赚钱,但“肥水都流了外人田”。基础设施脆弱,山地阻隔卡着营收。修条路得掏空兜底,一车矿石出山能花掉半车钱,技术和资金看得见摸不着,还要仰仗外援。2003年有个大型铜金矿刚一开采,外资就是大股东,老挝收了“辛苦费”意思意思。矿区外,邻近村民摇身变苦主:土地挖过一遍,水井里冒奇怪味,天黑以后,还得提个壶出门远处打水。
水电这块,说是“东南亚蓄电池”也不算吹牛。站点多如牛毛,沿湄公河一直铺到每条小溪。然后,电怎么就绕不开老挝村民的脑袋?答案是:大部分电“批发”给泰国、越南,钞票流进城里,乡下却还没尝到光明。大坝横在河道,渔民空网一抛,啥都没有。电线穿过村头,灯泡还是弱不禁风。
农业就不用夸大。全国70%的人还背着锄,种田方式像几十年前:“人拉牛耕”,别说机械化,连化肥都指望亲戚帮忙东拼西凑。临天灾只能两手一摊,旱了愁坏,涝了只能干瞪眼,真正能种的地才占到全境4%,令人无话可说。
再这么对比,有点滑稽。资源像宝贝一样亮在橱窗,国家腰包还是没货。经济学里有个标签,“资源诅咒”,套在老挝身上特别贴切。山里藏金,但搬不出来,也花不出去,这才是最窝火的。
老挝历来外援不断。有一段时间,“美苏竞赛”闹得热闹,后来联合国、日本、韩国、朋友国家轮番露面,多少有点“谁来帮我都行”的无助味。美国给粮食钱发工资,苏联送设备修医院,两边抢着拉拢。冷战结束,援助退潮,老挝突然像被遗忘。21世纪,老友变了,中国突然变身主力军,从铁路到经济特区投资一波接一波,听着挺美。
像中老铁路,就让好几万人捧上了新饭碗。新站落户小镇,带着一圈新生意跟着活跃起来。可是呢,项目大多围绕着区域发展,老挝本地公司、普通工人分到的也就点碎银几两,没几个人见识到真正的红利。已经出现很多形象工程,像铺了柏油大道,没物流,路上光溜溜,也不见有几辆车走。
援助的尴尬很明显。捐钱、建桥、修路,账面上都没少花。真落到产业配套、群众手里,经常断在流程中间,外边有桥公路,村里还是得靠脚。比如好多资金根本进不了村,卡在部门环节,层层审批只剩几成了。走到最后,原本一个大蛋糕,仅剩一些渣滓。
还有一点,官僚体制使劲添堵。一个工程方案要走流程,就像一颗土豆传过十只手,最后剩下啥,没人敢说。基础设施再豪气,落在现实也可能鸡肋一块。如果说外援是“吊瓶”,老挝就一直处于补血状态,但新陈代谢没跟上,该虚还是虚。
再来讲老挝的路。它没海岸,刚好卡在东南亚中心,四边高山包围。就是被称为“陆锁国”的理由。之前想往外卖货,只能靠卡车翻山越岭,时间久成本高,一波没了力气。
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网络沸腾,实在难得。线路1035公里,老挝段422公里,算本地大动脉了。回头一算,出山机遇来了。货物流出成本降了一大截。铁路新站涌现人气,周边摊贩、旅馆生意跟着冒泡。
但问题压着——先甩出来的就是债务。铁路砸了59亿美金,经济底子薄,老挝压力大到喘不过气。即便有中国主力撑腰,贷款在那儿杵着,每年财政还得绷紧好多年,这事不容易。
铁路修好,路通了,可出口啥?本地工业不争气,启动不了。老挝产品单一,出口基本靠农副产品。进出口失衡,变成东西进得快,卖出去难。空有宽轨沃土,箱子进得多,出得少,说是“通路”其实还差点意思。虽然铁路看着威风,实际经济基础还禁不起多少考验。
铁路带来的转折,更多还是潜在。用好了,带动物流、带进游客,周边小镇就能尝点甜头。可要是持续产业空心化,可能就沦为货运通道,村民依然望路兴叹。有人相信铁路能变命运,“金钥匙”这词天天挂嘴边;有人质疑撑不住负债,说发展还是镜中花,热闹最后归于平淡。
奇怪的是,也有人觉得外援绑得太紧影响了自力更生,老挝必须咬牙走自己的路。还有人认为没有外援更走不下去,产业链靠自我孵化没戏,两种说法还真没法争出输赢。
说到底,老挝的现状就是多线拉扯。资源算是家底坚实,可开发路走得磕磕绊绊;外援没少,钱花了、路通了,经济体感还没追上。铁路开了,转变能不能落地,还要看政府治理跟不跟得上。如果说前景乐观,确实有提升空间,但也很难豪言壮语。老挝像坐在岔路口,向前一步是希望,退一步还是观望。产业转型和治理升级,刚起步——能不能实现“陆联国”的身份跳跃,还真说不准。
好了,5秒广告时间已到,老挝的故事仍在继续。资源、外援、铁路、新旧矛盾搅在一起,不急着下结论。国家现在怎么选,全世界都看得见。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