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9年前周琦被NBA二轮43选中去了火箭,是对还是还是错?
现在看来,9年前周琦被NBA二轮43选中去了火箭,是对还是错?这事说起来挺有意思。9年前周琦刚20岁出头,被NBA火箭队用二轮43号签挑中,当时多少人跟着激动——“咱中国球员又进NBA了!”可现在回头看,这趟去到底值不值?
周琦自己说得实在。他在节目里说过几点:第一,他清楚自己没那本事在NBA站稳;第二,偏要去试试;第三,觉得能开阔眼界;第四,这经历对他后来去澳大利亚打NBL有帮助。还说当时CBA俱乐部不同意,外界也没咋支持他。说白了,他去NBA主要图个“体验”——就像咱普通人攒钱去趟远门,知道可能玩不痛快,但就想知道山外面啥样。
那这趟“体验”到底有没有用?先说实力。火箭当时让他干啥?站三分线外投,说是要拉开空间。可后来呢?打国际比赛、回CBA、去澳大利亚联赛,大家发现他外线投篮准星没咋涨。你说这训练有用吗?好像没咋见着效果。
再看伤病。NBA训练比赛强度大,对体能要求高。周琦自己也说过,他对大运动量训练有点扛不住。现在回头看,他去NBA后伤病确实比在CBA时多了些。当然不能全赖NBA,但高强度训练肯定让身体负担更重了。
有人就说了:“要是没去NBA,周琦是不是能过得更好?”还真有对比。跟他同一时期的王哲林,一直留在CBA,几乎没咋受伤,还拿了两次CBA总冠军。要是周琦没去NBA,大概率也能多拿俩冠军,伤病少些,打国家队说不定还能更猛。
不过话说回来,这趟去也不是全没收获。周琦后来去澳大利亚打NBL,适应得比不少国内球员快,就跟在NBA那几年开了眼界有关。就像咱去大城市打过工,再回老家干活,眼界宽了,办法也多了。
现在看,周琦这趟去NBA,没在NBA站稳脚跟是真的,但也不是啥都没捞着。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点海外联赛经验,这些对后来的职业生涯都有帮助。虽然没姚明、易建联那么耀眼,但作为一个普通球员,能有这股子“出去闯闯”的劲儿,本身就值得肯定。
你说这事儿对还是错?其实没绝对答案。有人觉得“没拿冠军、没成球星就是错”,也有人觉得“见了世面、长了经验就是赚”。但换个角度想——要是咱年轻人有机会出去闯闯,哪怕知道可能碰一鼻子灰,是不是也得试试?毕竟,有些事,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值不值。
现在再看周琦,虽然没在NBA成大事,但至少他试过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绝对正确”的选择?敢走出去,敢试试,有时候比“稳稳当当”更有意义。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