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外长访菲,开口就支持菲律宾在南海权益,不料下一刻彻底破防
近日,蒙古国外交部长巴特策策格在与菲律宾外长恩里克·马纳罗会晤的时候,明确表示,蒙古国将支持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并以较为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南海主张的“否定”。
此言一出,菲律宾政坛和媒体立刻欢呼为“外交胜利”,包括主流媒体ABS-CBN在内的多家机构大幅报道,社交平台X上,相关话题被菲律宾网民广泛转发,甚至有评论称“蒙古的表态是对中国霸权的强硬回应”。
然而没过多久,事态急转直下,这一“高调声援”在国际网络上遭遇了意想不到的舆论反噬。
许多外网网友质疑:一个内陆国家、没有海军、甚至连巴特策策格本人出访菲律宾都必须经由中国或其他国家领空才能成行,却在南海问题上大放厥词,这在逻辑上无疑站不住脚,他究竟凭什么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主张?一番舆论反噬后,据传蒙古代表团成员“相当破防”,甚至私下对菲律宾方面表示没料到会造成这么大的波澜。
要知道,蒙古国作为一个内陆国家,与南海问题并无直接利害关系,如今为何要在南海问题上高调发声?中国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外交挑衅呢?
蒙古国此次表态看似突兀,实则有迹可循,近年来,蒙古在外交上一直寻求“第三邻国”战略,试图通过加强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的关系,摆脱对中俄两大邻国的过度依赖,甚至多次提出希望成为北约的“全球伙伴国”,巴特策策格的言论,或许正是这一战略的延伸,意在通过“站队”菲律宾,赢得西方阵营的青睐。
但问题是,蒙古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发言,不仅无助于菲律宾的实际诉求,反而可能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站队”,徒增争议而无实质效果,正如网民所嘲讽,蒙古既无海军力量,也无直接出海口,其支持更像是“口头支票”,难以兑现。结果就是蒙古国不仅未能借此提升国际地位,反而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而且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的策略,本来就是围绕“拉盟友、造声势”展开,从与美国的联合军演,到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安全合作,菲律宾都是在试图寻找“大哥”来撑场面,而蒙古国的表态不仅未能为这一策略增添筹码,反而因其“轻量级”属性,让菲律宾的努力显得有些滑稽,所以说菲律宾的“外交胜利”更多是一种幻觉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国近年来一直都是一边谋求与中俄深化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如“中俄蒙经济走廊”“中欧班列途经通道”等战略合作,一边又在政治和外交层面对中国产生牵制或掣肘,其行为模式已被不少外交分析人士归纳为“经济靠中国、政治靠西方”的双轨战略。
但这种策略的现实问题是,它在短期内或许可维持利益平衡,但在大国对其战略定位日益明确的背景下,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终将不可持续。
而且话说回来,虽然蒙古国没有实力对菲律宾进行实质性的援助,但南海问题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一直是中方在外交层面极为重视的议题,蒙古此次高调支持菲律宾,就算只是说说,那也是触犯到了我国底线。
如果这一行为得不到明确回应,那么未来可能会鼓励更多类似国家采取相同做法,在地区热点问题上“蹭热点”、“博关注”,进而对我国主权进行挑衅。
所以可以预见,如果蒙古国日后还是如此出言不逊的话,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蒙古国外长访菲支持南海航行自由,重申国际法公约》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