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位置重要,美国当年为何放弃菲律宾?
没有人会怀疑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巴士海峡、南海、太平洋,这些名字在地图上一摆,眼睛都亮起来。看看数据,18533公里蜿蜒的海岸线,将近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卫着东南亚和东亚的航运枢纽。能把水果长成出口,还是热带雨林气候,谁不艳羡?但也有人会疑惑,这么好的地方,怎么走到今天这个局面。地理优势说到底,是一把双刃剑。肥沃的土地,靠的是火山灰做养料。火山看上去孕育生机,随时也能带来毁灭。盛产香蕉、凤梨、芒果,种水稻、甘蔗,火山一喷,田地成泥河,一夜之间颗粒无收。资源好,到头来是谁受益?历史不是都明写着吗。西班牙人第一步上岸,马尼拉从此名字不再单纯。
1521年,麦哲伦带队登岛,从那以后就没太平过。三百多年的西班牙标志,把菲律宾拉进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教堂、沾染上异域味道的名字、城市里响着的西班牙语。一颗金牙都没落下,全卷回了马德里。有人大肆赞美殖民带来的变革,似乎人口多少、矿藏丰不丰都成了附带品,只剩下西方世界的辉煌倒影。可是不对劲,这里面缺了点什么。
1898年,风向突变。美国上场,把西班牙赶下舞台。短短几十年,美国人给殖民地贴上“现代化”的标签,学校、城市、通讯,样样复制自己的标配。矿藏、糖、椰子油,渠道更高效——一头连着马尼拉,一头连着加利福尼亚。菲律宾人说不出幸福还是被剥夺的滋味,有人觉得温吞温吞的殖民还不如西班牙粗暴来得痛快。有说法美国就是对菲律宾感兴趣,没见他们真的关心本地人的命运,反正还是为金子来的。
奇怪的是,美国的殖民热情,突然冷却得比谁都快。二战伤筋动骨,但美国不缺钱。英国因为战损不得不甩手,放弃印度是实在没辙。美国当时是超然的头号强权,不差菲律宾一块地?很多人一直念叨这个答案。
仔细想,美国其实算盘打得最细。要说殖民地能持续带来利润,他们不会走那么痛快。菲律宾人口,在20世纪初就破了千万,解放那会近两千万,现在一亿多,种族、宗教、方言乱成一锅粥。要是强行统治,军队、行政、教育全都得用美元堆起来,每年都在烧钱。美国人发现这样搞不划算,人口负担越来越重,那点金矿和农产品远远不够填补。继续这么下去,自己给自己背包袱?很快想明白——适时止损才是精明做法。
其实美国在二战后,已经不再是早年整天想着占地的那一套。关岛、琉球、日本,这几块地方战略价值一点都不输菲律宾。区别是,美国人只用驻军和军事基地把持,政权还是留给当地。关岛更直接,人口稀,管得住。一旦发现殖民利大于弊,美国人会用驻军、经济渗透、信息和外交全面开花,谁还傻傻的送钱养老资深殖民地?大公司进驻,菲律宾的大型农业与采矿业依然跟美国挂钩,表面独立了,等于还是在旧轨道打转。
美军实际上手握菲境重要基地,不需要再派殖民官治国。偷偷说,菲律宾直到现在,许多国策的走向,还是要瞟一眼华盛顿的脸色。美国利用了菲律宾的人口红利,但不吃亏,也不多浪费一分成本,这种精打细算的心思,换成是其他国家也不会做得太好。
提到这里,有人又会反驳——美国的文化、体制、基础设施,给菲律宾带来了“现代社会”的硬件基础。美国撤走后,菲律宾一度被东南亚邻国视为现代化和繁荣的代表,马尼拉都市圈一度风头无两。可转眼几十年,那份光鲜亮丽慢慢淡了,基础设施老旧,经济多次陷入危机,人口膨胀压力越来越大。某些人说美国早就料到,菲律宾一旦独立,后续空间有限才选择放手。也许是巧合,也可能完全没想到后果。
现实这么复杂,没人能说透。菲律宾人口在1940-1950年间恢复增长,1950年代冷战氛围下,美国通过《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军事基地协议》留驻力量。说是独立了,结果却是军事基地长期存在。此举一举多得:既牵制苏联势力,又防控中国崛起,还把常年动荡的南海形势捏在手心里。美军的苏比克湾、克拉克基地,冷战年代成了美国亚太投射力量的两大支点。菲律宾地理变成了“桥梁”,谁都想用。
从数据看,菲律宾的金储量达1.36亿吨,铜约48亿吨。从1970年代起,美国公司和本地大资本一同开采。今天美资依然在能源、矿业、通信业套利。菲律宾人民,尤其基层农民,日子并没想象的润泽。各种政策摇摆,东西光鲜的商业区和脏乱的贫民区,隔着一堵看不见的高墙。
菲律宾人内心其实矛盾,对美国的特殊感情夹杂着自豪和悲哀。他们大多能讲英语,流行美剧,同时又为本土文化、天主教传统骄傲。美国撤走,少部分人松口气,可经济一出状况,又埋怨美国帮得不够多。菲国精英和普通百姓的期待完全不同,殖民后遗症,远不止表面这点分歧。
老有人批评菲律宾没守住机会,说白了也不公正。马来、印尼、越南等国的发展轨迹各有不同。菲律宾以为独立能自强,结果却成了大国地缘博弈下的棋子。南海问题常年扰动,渔民为争鱼海域奔波,政治波谲云诡。一旦大国矛盾升级,菲律宾总是站在风口浪尖。
从贸易、投资、外包产业来看,菲律宾和美国的关系很难用传统“前宗主国与独立国”的简单套路总结。BPO(业务流程外包)、菲律宾护理工、海外劳工,他们构成了经济底色,也让外部影响协议化、制度化。菲律宾政府往往不得不在国家利益与旧宗主国的要求间做“平衡”,独立不是绝对自由,更像一场无形的博弈。
但有观点说,美国其实还是不敢彻底撒手。最近台海局势紧张,南海风浪不断。美国频频以“自由航行”为名,派军舰进出。菲律宾虽有自主性,也很难全盘拒绝美国的介入。有人预测长远下去,这种半独立、半依附的状态还会持续,很难逆转。但现在菲律宾国内舆论存在分裂,有人坚持亲美,也有声音转而向东看。
讲到这里,有过一种想法,美国当初放弃菲律宾,或许是成本算不过来,也可能是战略要求减少直接负担,又或者就是想换种方式控制。可换个角度,也许他们根本不关心菲律宾的未来怎么样,有就有,没有也没什么。这样自相矛盾的说法,反倒更接近现实。历史一直不讲情面,不按套路出牌,局外人看热闹,总不及身在局中。
菲律宾从西班牙、美国到今日地缘角力的核心角色,总是一再被摆在风口浪尖。地理的优势,资源的丰富,人口的包袱,世界正吹着南海的风,看这一国的命运跌宕。现在的菲律宾,不用再回头问美国放弃那年是谁亏了谁赚了,历史没那么清楚的答案。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