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在中美之间走钢丝
2025年5月,利雅得刚刚送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空军一号。
彼时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亲自到场,各类礼仪恭敬至极。
还未等宾主尽欢,数天后,沙特环境、水利与农业大臣阿卜杜勒拉赫曼·法德利又出现在北京,与中方签下57项农产品合作协议,总额高达269亿人民币。
风向、时机,选得都不赖,俨然让全世界见识了一次“左右逢源”的生动案例。
巨额承诺,面子工夫还是实打实?
根据美媒报道,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这次中东外访,商务清单让外界咋舌——沙特单方面许诺未来四年投资美国6000亿美元。
协定范围从军购、航空、人工智能,再到能源、边防安全。比利亚得冷饮还要丰盛的是,沙特还答应签下历史最大1420亿美元的军火订单。
媒体分析,这些数字看着震撼,细抠合同内容,有一大部分其实早在特朗普首次任期前就已预热推进,落地率如何,还需时日慢慢验证。
不少美国评论调侃,本轮“签单热”更像是一场扩音器下的“保护费秀”,既帮特朗普缓解国内困局,也让沙特体面保全。
农产品大单,转手送给中国
刀还举在空中,这头又走进了厨房。沙特与中国现场签下57项农产品协议,涉及奶制品、水产养殖品出口等,金额虽远远小于对美投资,但涵盖近百亿里亚尔,自有其深意。
中沙贸易基础历来稳固。数据显示,近十年中国始终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沙特同样领跑中东地区对华出口。
此次农产品订单,是传统石油贸易之外的新试水,也为沙特“2030愿景”经济多元化目标注入新内容。
安全换“盟友”,利益只认现金流
过去八十年,美沙关系更像一场“石油换安全”。
沙特依赖美国提供战略保护,作为回报美方优先获得沙特石油。
如今尘埃未落,全球地缘格局变动频繁,沙特聪明地明里暗里维护双边乃至多边纽带。
给美国是庞大投资承诺,对中国则是实打实的千万吨奶牛、海产订单。
这样的安排,并非朝秦暮楚,而是用算盘“打碎了再敲”。
“赢”各有尺度,谁才是真正赢家?
特朗普自认此番中东之旅是“大赢特赢”,背后实则是美方慌忙修补中东影响力。
社会背景复杂,美国政府对中东态度亦时冷时热。
2017年沙特承诺向美国投资4500亿美元,实际项目落地不过三成。
面对中国,沙特更倾向于低调实用,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与自身“2030愿景”间发现契合点,将目光从单纯的安全依赖转向经贸多引擎拉动。
沙特算盘,只有利益没有朋友?
表面上看,沙特对两大国投怀送抱,实际上是精心算计后的平衡术。
一方面保障国家安全底线,另一方面顺应全球经济转型,多元化自身发展路径。
这种“两手抓”的策略,不仅使沙特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中少踩雷,甚至还能趁机提升国际话语权。
新旧博弈,谁主沉浮?
这场华丽的协议秀背后,沙特既不是谁的附庸,更非孤注一掷。
无论是和美国签订虚实难辨的天文数字合同,还是与中国推进切实落地的农贸合作,都看重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身后有人、脚下有路”。
下一个十年,是沙特的再平衡时代,也是中美新博弈的起点。我们拭目以待,谁能笑到最后……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