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统一台湾的三种模式:北平模式、天津模式、绥远模式分别指什么?

墨珑甲 · 前天 18:53
说到统一台湾,很多人会想到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付国民党军队的几种策略。这其中,“北平模式”、“天津模式”和“绥远模式”算是最有名的三种方式。这仨模式各有各的特点,既是当时解决问题的招数,也给今天讨论台湾问题提供了不少思路。
1.png

历史背景:解放战争的华北攻略

先得说说这三种模式是怎么来的。1948年到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了后期,共产党这边已经打赢了辽沈战役,气势如虹,接下来就把目光瞄准了华北。华北这块儿地盘不小,天津、北平(现在的北京)、绥远(内蒙古的一部分)都是关键点。
国民党这边也不是吃素的,守军拼了命地抵抗,但共产党用军事和政治两手抓,硬是拿下了这几个地方。天津是硬仗,北平是和谈,绥远是耐心等机会,三种方式各有千秋。
2.png

这段时间,解放军的策略特别灵活,既能打硬仗,也能谈条件,还能放长线钓大鱼。天津、北平、绥远这三个地方的解放过程,后来就被总结成了“天津模式”、“北平模式”和“绥远模式”。这仨模式放到现在看台湾问题,虽然时代变了,但里面的逻辑还是有点参考价值的。
三种模式具体是啥?

天津模式,说白了就是靠武力打下来的典型。1949年1月,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集结了34万兵力,对天津发起了总攻。天津当时由国民党将领陈长捷带着13万部队守着。这家伙在抗日战争时立过功,挺有能耐,守天津的时候信心满满,觉得工事修得够扎实,护城河挖得够深,外围还清了五里地的民房,摆明了要死磕到底。
3.png

结果呢?解放军这边火力太猛了。1949年1月14日早上10点,总攻开始,上千门大炮一齐开火,步兵配合爆破组和尖刀连,直接突破了防线。陈长捷的指挥部通讯被切断,守军乱了阵脚。打到1月15日凌晨,解放军东西两路在金汤桥会师,把天津一分为二。陈长捷最后被堵在地下指挥所,29小时就完事儿了,13万守军全军覆没。
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快、狠、准,用压倒性的武力迅速解决问题。好处是效率高,敌人没啥还手之力;缺点也很明显,破坏太大,城市被打得稀烂,伤亡也不小。所以,天津模式适合对付那种死硬到底的对手,但成本高,不是啥时候都能用。
4.png

北平模式就温和多了,靠的是军事压力和政治谈判双管齐下。天津丢了以后,北平就成了孤城。1949年1月中旬,解放军把北平围得死死的,断了退路。守城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当时压力山大,城里粮食不够,部队人心也不稳。解放军这边没急着硬打,而是先放话,散发传单,喊着“和平解放”,摆明了给你两条路:要么谈,要么等着挨揍。
5.png

傅作义也不是愣头青,他掂量了一下局势,觉得硬扛没戏,就跟解放军接触了。双方秘密谈了好几轮,傅作义提了些条件,比如保住北平城不被破坏,解放军也答应宽大处理。1949年1月21日晚上,协议敲定,第二天早上,北平城门一开,国民党部队整齐出城,接受改编,200万市民和古城都保住了,没打一枪一炮。
6.png

北平模式的核心是用军事优势震慑对手,再加上谈判解决问题,既达到了目的,又尽量少流血。这种方式看着挺理想,但前提是得有足够强的实力让对方服软,还得对手愿意谈,不然就白搭。
绥远模式就更有意思了,讲究的是“先放后收”,有点像放长线钓大鱼。北平解放后,绥远成了下一个目标。绥远在内蒙古那边,当时由董其武带着6.5万部队守着。傅作义这时候已经站到解放军这边了,他跟毛主席聊过,毛说:“北平和平解放了,绥远先放一放,等条件成熟再说。”这就定了调子,不急着动手,先稳住。
7.png

董其武这边态度有点摇摆,有人想打,有人想投,他就先稳住局面,跟傅作义保持联系,同时收拾内部反对派。1949年3月到6月,双方谈了几轮,签了《绥远和平协议》。但过程不是一帆风顺,7月还有反对派搞了个“724事件”,差点翻车。
到了8月,傅作义亲自带着钱和物资去绥远安抚军心,最后9月19日,董其武带着39名代表在包头发了通电,宣布起义,绥远就这么和平解放了。
8.png

绥远模式的精髓是灵活和耐心,对那种态度不明确的势力,先不逼太紧,等他们内部理顺了、时机到了,再收回来。这种方式成本低,但耗时长,需要对手内部有配合的可能。
对台湾问题的启发

这三种模式放到现在的台湾问题上,能不能用?怎么用?得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台湾问题跟当年不一样,牵扯到国际局势、两岸关系,还有台湾内部的民意,复杂得多。不过,历史经验还是能给点思路。
9.png

天津模式要是用在台湾,就是直接动武,靠解放军的实力迅速拿下台湾,消灭“台独”势力。这种方式听着挺干脆,大陆现在的军事实力也完全有底气。解放军在台海搞演习,军舰飞机绕着跑,火力绝对不是盖的。理论上,打起来可能比当年天津还快,毕竟科技进步了,武器更先进。
但问题也多。第一,打仗毁得太狠,台湾好歹是块宝地,打烂了谁都不乐意。第二,现在不是1949年了,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盯着呢,真动手可能引发大麻烦,甚至升级成国际冲突。第三,台湾老百姓啥想法也很关键,硬打可能让两岸感情更僵。所以,天津模式不是不行,但得是最后没办法的办法,平时还是得悠着点。
10.png

北平模式看着最理想,用军事压力逼着台湾当局坐下来谈,最后和平统一。大陆这边军事优势明显,经济上也比台湾强得多,理论上可以复制当年的路子。比如,加强台海军事威慑,同时喊话推动谈判,许诺一些条件,像“一国两制”啥的,让台湾觉得谈比打划算。
可现实没那么简单。台湾现在是民进党当家,蔡英文这帮人死抱着“台独”,不认“九二共识”,根本不想谈。加上美国在后面撑腰,卖武器、搞军舰过境,台湾当局底气硬得很。老百姓这边呢,年轻人被“台独”教育洗脑,支持统一的越来越少。北平模式要成,得台湾当局愿意松口,还得有像傅作义这样能拍板的人,现在看不太现实。
11.png

绥远模式就是耐心等,慢慢磨,找机会。放到台湾,就是不急着动手,通过经济、文化交流拉近距离,同时扶持岛内支持统一的力量,等“台独”势力自己不行了,再收回来。大陆这些年一直在这么干,两岸贸易额不小,文化上也有不少互动,像《舌尖上的中国》这种节目在台湾也有粉丝。
台湾内部确实有两派,国民党这边相对亲中,民间也有统一的声音,但民进党现在势头强,短时间内翻不了盘。大陆可以继续推两岸融合,搞点实惠政策吸引台湾人,比如开放更多工作机会,或者让台胞享受同等待遇。但这招需要时间,可能得等台湾内部政治变天,或者国际上美国对台支持减弱,才有机会。绥远模式稳是稳,就是太慢,不一定能赶上急性子。
12.png

现在的两岸情况咋办?

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关键看怎么用。大陆这边一直说和平统一是首选,毕竟谁也不想打仗伤感情。但话也撂下了,非和平手段也不是没可能,意思很明白:统一是底线,拖不了太久。
北平模式最理想,但得台湾当局配合。现在民进党不干,短期内指望不上,除非岛内政治大变。天津模式最直接,但风险大,打起来代价高,国际压力也扛不住,除非“台独”真把大陆逼急了。绥远模式最稳妥,慢慢来有希望,但得有耐心,还得看台湾内部能不能起变化。
13.png

其实,大陆现在的策略有点像三者结合。对外展示军事实力,震慑“台独”(有点天津味儿);对内推和平发展,谈“一国两制”(北平的影子);同时长期布局,等机会成熟(绥远的手法)。具体咋走,还得看局势变化。
北平模式、天津模式、绥远模式,是解放战争里总结出来的三种路子,一个靠谈,一个靠打,一个靠等,思路不一样,但目标都是统一。放到台湾问题上,这仨模式都有点用,但都得调整。和平是大家最想要的,可要是和平走不通,武力也不是开玩笑的,耐心等机会也不是没道理。
14.png

说到底,台湾问题不是历史的重演,国际环境变了,台湾社会也变了,大陆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历史经验是参考,具体咋干还得看现在。咱们就边走边看吧。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