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印度防长访华当面提出,中印尽快“永久划界”,5年恩怨一笔勾销

钓鱼哲学家 · 昨天 18:34
印度想和谈?晚了!
莫迪政府葫芦里究竟在卖什么药?
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今年3月抵达北京,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防长会议。
这是印度自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冲突后,首次有防长级官员访华。
1.png

辛格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董军在会谈中提出,希望中印边境尽快实现“永久划界”。
但就在到中国前,辛格的首席顾问还在媒体上称,印度对中国“信任度很低”,就算现在与中国进行接触,也要为“最糟糕的情况”做好军事准备。
辛格强调,需要建立一个双方认可的路线图,用来解决多年来的实际控制线争议。
2.png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
这次会谈基于上合组织会议下举行,但双方都将中印边界问题作为主要议题之一。
有趣的是,在辛格来京前,印度外长苏杰生在电视采访中多次提及邻国关系。他在印度国家电视台DD India节目中称,印度与邻国的关系不能总是一帆风顺,这一表态直接传递出印度政府在南亚事务中的强势立场。
3.png
印度外长苏杰生
印度飘了,想“永久划线”?
近年来,中印两国在多轮军事和外交对话后,在部分边境地区实现脱离接触。此后,双方就边界管控进行磋商,但始终没有正式启动“永久划界”的谈判。
辛格这次到北京再次提出该议题,想要“永久划界”,在内容上仍保留“整体解决”的思路。这呼应了中印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的边境布防实际情况——双方仍在实控线沿线密集部署军队和重装备。
4.png

历史上,印度在边界谈判中多次提出“整体打包”式方案。
这种方案往往把东段和西段边界问题放在同一个议题里,试图通过“换取”实现妥协。印度长期主张,如果中国承认藏南地区归印度,印方就放弃对阿克赛钦的主张。
中国方面一直明确,阿克赛钦是中国实际控制区,这类提议不具现实基础
5.png

边境博弈根源:麦克马洪线。
中印在西段和东段边界分歧根源,就在对“麦克马洪线”的立场对立。
印方一贯将“麦克马洪线”作为划界依据,这条线最早由英国殖民政府提出。英属印度外务秘书麦克马洪1914年在西姆拉会议上单方面划定这条线。
6.png

中国政府自始至终不予承认“麦克马洪线”,认为其缺乏法律效力。印度在1947年独立后,继续沿用这条线作为官方边界依据。
1962年,中印发生大规模边境冲突,双方关系一度中断。冲突后,双方在边界问题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收缩。
1993年和1996年,中印先后签署《边界实控线协议》和《军事信任措施协定》。这些文件确立双方管控争议地区、避免武装冲突的基本机制。
7.png

此后,中印通过“特别代表会晤机制”继续对话。截至2024年,这一机制已举行二十多轮会谈,但未解决核心分歧。
中国在谈判中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在边界管控上形成共识,但印度则多次尝试通过整体方案推动解决。
8.png

狂的没边,印度想当南亚老大哥?
除边界议题外,印度近年来在南亚地区加快了外交布局。
苏杰生在2025年1月的讲话称:“合作带来好处,不合作就要付出代价”,这也被部分媒体解读为对中国及周边小国的警告。
9.png

中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同一时期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在云南昆明举行副外长级会晤。三方正式启动合作机制,涵盖产业、交通、能源等多领域。
印度多家媒体认为,这一合作机制会削弱印度在南亚的影响力。新德里智库多次在评论文章中指出,中国此举可能带来“地缘战略压力”。
10.png

中印边境长期只有实际控制线,而没有双方都承认的法定边界
这种状况在外交、军事和民间层面都累积了多重矛盾。
11.png

五年恩怨起点:加勒万河谷冲突
2020年6月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导致中印双方数十年来最严重对峙。冲突后,中印在多轮脱离接触谈判中维持了基本稳定。
双方于2024年达成共识,撤出部分前沿驻军,降低摩擦风险。但是在根本性问题上,仍没有实质性突破。
12.png

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是中印边境拉达克地区(中方称阿克赛钦西部)一处狭长的高海拔河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长期被两国视为敏感地带
2020年6月15日深夜至16日凌晨,中印军人在该河谷爆发严重对抗。双方士兵在实控线附近发生激烈肢体冲突,无使用枪械,主要使用棍棒、石块等近身对抗。
中国解放军的四位英雄为保卫祖国的尊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印方随后也公布有20名印军死亡。
13.png

直到今年,中印在加勒万河谷仍维持严格管控,双方巡逻密度和建设都受到限制,但局势较2020年有明显缓和。
辛格在北京会谈时,强调中印应共同制定路线图解决分歧。董军回应称,双方需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争议。
会谈结束后,中方通报并未提及“永久划界”细节。
14.png

多年恩怨一笔勾销?没那么简单!
印度国内近年来民族主义舆论仍在推高,印方媒体和部分政界人士主张保持对中国的“战略警惕”
但在印巴冲突的外交压力下,莫迪政府也有意营造缓和气氛。
15.png

不过印度军方近年在边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修筑公路和前哨。同时不断增加在西段边界的兵力配置。
与此同时,中国在边界地区建设道路、哨所和后勤补给线。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竞争长期存在。
16.png

辛格提出永久划界时,并未公开说明具体方案或步骤,这种表态在印度媒体称是“和平信号”
2025年3月中印的这次会谈,虽然没有达成新的协议,但双方同意继续沟通。
其实,中印关系的复杂性不仅限于边界线本身,两国在南亚影响力竞争和全球的经济实力,也是重要背景。
17.png

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与中国关系的深化,使印度在南亚的外交格局面临压力。
2025年的中印边境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比前几年缓和。但根本矛盾依旧存在,特别是对划界依据的分歧双方没有任何松动。
这次印度的访问为两国提供了一个讨论窗口,是否能借此机会推进实质性谈判,还要看印度的诚意了。
希望印度别得寸进尺。
莫迪可赶紧抓住这次机会吧!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