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九三阅兵就要走到台前,南海这边先抬了把火。很多人问,为啥选在这个节点发力,节奏卡得这么准。答案不复杂,中方要把该算的账,摊开亮在阳光下,谁欠了什么,哪一笔从哪天开始,怎么欠下的,一条一条说清楚。
本月21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面向全球发布“南海真相”系列中英文智库报告。报告把历史、法理、现实三条线拎得很直: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以及相关海洋权益,有史可查、有据可依、有管可治。更关键的一笔,是把域外势力在“南海问题”里搅局的台词和场务,都拉到了台前。谁在打光,谁在喊话,谁在背后递道具,不再糊里糊涂。
这一步,不是象牙塔里的论文秀,更像一次公开的取证和送达。话说给全世界听,矛头对准的是那些把南海安全当牌局的人。核心意思就两句:南海局势紧张的根子不在中国,破坏稳定的不是中方。挑事的,另有其人。
争议到底有多难?不少人心里有杆秤。无论是老地图、旧档案,还是现实中的巡护、建设、管理,证据链是连着的。可问题是,个别国家偏偏装作看不见。最典型的,就是菲律宾。从“破船”卡在仁爱礁开始,到屡次侵闯黄岩岛,一步一步把小动作当常态。一边打着“弱小受欺”的标签在外宣里卖惨,一边又不停试探红线,指望靠热闹制造既成事实。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谁都知道指向哪儿。
舞台上换景的速度在加快。中国的节奏更硬了,既把话说透,也把事做到位。海空力量往前顶,海警与海军的存在感肉眼可见。更扎眼的一幕出现在海图上——中国海警3306舰等船只,一度抵近到距离菲律宾海岸线不足30海里的海域。直白点讲,这不是在远处喊话,这是把“前压”的标线拉到了对方家门口,正对马尼拉湾方向,那是菲军警的主要锚地。意义很清楚:别以为只在仁爱礁、黄岩岛周边耍心眼就能占便宜,中国有能力在你背后把门立住。
这种打法,不只是一时的“堵门”。表面看是战术推进,骨子里是战略宣示。南海的秩序不能被小国串联和域外介入带着跑,谁才是这里的稳定器,谁有实际的管治能力,该让事实自己说话。
动作不止于此。科研力量的身影也出现了。“向阳红10号”“珠海云号”两艘科考船先后抵达黄岩岛海域,并在周边持续绕行。做科考是干什么?所有搞海洋的人心里有谱。要做开发,先要把水文、地质、生态摸清;要规划保护,也要掌握一手数据。科考走在前面,建设紧跟其后,这在海上不算新话。外界的解读来了:这会不会是更大一步的铺垫,黄岩岛会不会迎来一轮“大基建”。过去南沙的永暑礁、美济礁、渚碧礁就是这样一步步做出来的,先有科考,再有施工,最后变身为现代化的综合体。眼下这两艘船的出现,意味不意味类似的路径,大家都在看。具体怎么落地,官方尚未给出明确口径,这一点需要耐心等消息。
把镜头拉回到节点本身。九三阅兵就在眼前,这段时间的密集动作,像是在大日子前的总清算。清的是逻辑,清的是说法,也清的是现实上的进退。对菲方,是把丑话说在前面:别再在中国的岛礁和邻近海域挑衅,别再拿“弱者光环”做遮羞布。对域外势力,也是把信号打足:你可以热闹,但别越线。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地方,门槛很高,试探的成本也会很高。
这份“南海真相”系列报告,意义还在于把叙事权抢回来。过去这几年,舆论场里“谁是受害者”的故事被反复包装,镜头跟着流量走,声音渐渐跑偏。现在把证据摆上台,历史依据、法理框架、现实管理,三道光一打,轮廓就清楚了。有些国家把自己塑造成“被动防御”的样子,可手上的动作却是一桩接一桩,破船变据点,巡航变冲撞,执法变秀场。一边呼叫美国、日本等外部力量来“撑腰”,一边在国际媒体上扮演“被欺负的小弟”。这套戏法,拆穿了就不新鲜。
再看海上的态势,中国海警的巡航密度上来了,海军的存在感更稳。对抗不是目的,压住风险、守住秩序,才是主要目标。靠前部署不等于升温,恰恰可能是降温,因为越是有人靠近红线,越要把边界显化出来。说到底,海上秩序讲规则,也讲力度。没有规则,海就是乱的;没有力度,规则就被当空气。
不少人关心几个问题。会不会马上出现岛礁层面的重大变化?会不会出现超预期的摩擦?目前公开信息里,没有更加具体的安排披露。科考是实打实的事,至于是不是为建设预置条件,要看后续公告。摩擦的风险永远在,但决定权不在单一一方手里,挑事方想要一棒子捅个大窟窿,也得掂量掂量代价。这一点,各方心里都不糊涂。
菲方这些年的小算盘,无非两条路子:一是玩法律文字游戏,二是借外援壮胆。文字游戏靠包装,外援靠站队。中国这次用报告把法理链条梳理清楚,是在源头把水澄干;海上靠前巡护,把现实控制住,是在末端把门顶住。前后夹击,戏份就不剩多少了。至于那些域外势力,算盘打得精,盯着的却不是菲律宾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地缘棋盘。中国把战线推到近岸,就是要告诉对方,想通过“代理人冒险”来牵制中国,这步棋并不稳。
南海不仅是地缘博弈场,也是生计之海、贸易之海、科研之海。稳定最能保利益,动荡最伤各方。中方强化存在,不是为了把海变成对抗前线,而是要把秩序立起来,让挑衅者无隙可乘,让正常的通行、作业、科研不受干扰。这一点,不该被误读。
今天的节点感很强。大阅兵昭示的是国家意志与国防能力,南海的节奏回应的是现实安全与主权利益。两条线互相支撑,台上台下,是一个气口。一句话,牌桌上的话要说清,海上的事要做实。靠外部压力就想让中国退步,这条路走不通;拿“可怜牌”当免死金牌,也走不通。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