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中国给菲律宾“上强度”?新型无人机投入使用,对面立刻“失明”

猫眼观史 · 7 小时前
关键时刻,仁爱礁上空,菲律宾的“眼睛”突然“失明”了?
8月中下旬,正在南海搅动风云的菲律宾人,突然发现他们的无人机想要起飞时竟怎么也飞不起来了。事后,菲律宾有关部门向其国民表示,怀疑己方的无人机无法起飞,是因为遭到了中国方面的干扰。换句话说,菲律宾方面变相承认了,在关键时刻,中国出手导致他们最为依赖的“眼睛”,突然“失明”了。
只不过这则消息并没有得到主流媒体的证实,很可能是菲方故意抹黑。
1.png

菲方指责称,中国在仁爱礁部署的船只数量在增加,其中有不少升级了武器配置的硬壳充气巡逻艇,是在“升级事态”。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菲律宾军方发布消息,发现中国海警船和多艘配备有重机枪的快艇在仁爱礁海域进行了协同演习和水炮射击等项目的训练。此外,几架中国无人机和直升机以及9艘海上民兵船只的身影也出现在仁爱礁海域。
2.png

按照菲律宾单方面的说法(毕竟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他们目睹了一切:中国用海警船、民兵船和巡逻快艇在水面机动巡弋,同时向空中起飞直升机和无人机,展开了一道海空结合的大网,无怪乎菲律宾反应如此激烈。
在模糊的画面中,赫然出现了一款外形古怪的无人机。它并非寻常的固定翼无人机,起飞的时候机翼上的两个螺旋桨立起来与机翼垂直提供升力,当它进入巡航状态的时候,又会螺旋桨又会与机翼平行。
3.jpeg

有眼尖的一下看就出来了,这不就是这些年在中东和东南亚多个军事展览活动上,亮相过的中国新研发的能够垂直起降的旋戈36无人机吗?
据今年《简氏防务周刊》报道,这款中国无人机据信已经投入量产,主打一个机身较为小巧,可在中小型舰船上起降,并且续航能力相当出色。旋戈的设计思路也非常明确:油电混合的动力,耐高温、耐盐雾的设计,当时就有人分析,它将在海上发挥作用。果不其然,他率先被中国海警部门使用,还被菲律宾人拍了下来。
4.jpeg

新型无人机和武装小艇在南海执法现场的应用,意味着中国海警正在逐渐转变应对南海其他声索国时的战略和战术。从前利用吨位优势,不管是海军军舰还是海警船,在吨位上都对菲律宾的舰艇形成碾压态势。
但是中国又保持着高度克制,船虽大,难掉头,在灵活性上反倒远不如菲律宾小吨位的舰艇了。以前要靠大船出动,在相关海域巡逻蹲点取证,如今即使是小艇,也可以起降新型无人机了,中国在南海执法的成本有望降低。
与此同时,中国海警在南海执法的方式更加柔和了。过去菲律宾总是向外媒哭诉中国“以大欺小”,如今咱们也派出更多小吨位的舰艇与其周旋,同时利用电子战压制对方无人机,己方无人机升空侦查取证,既能够快速维权,也避免了“硬碰硬”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5.png

最后就是对南海执法节奏的彻底改写。依靠先进的新型无人机,中国海警可以在狂风大作的天气将其释放巡逻、取证,一艘船配备多架这类无人机,就能快速部署、轮换,海上与空中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敏锐的动态感知网络,这种夺取南海信息权的能力,是菲律宾根本不具备的。
中国这一次所展现的,不只是新型装备,更是一整套新的执法逻辑:通过剥夺对手的侦查手段,使其“眼睛”看不见,从而失去环境信息感知能力。这和过去单纯的“驱离”已经有了显著的区别。
这种领先,并非一两件装备的领先,而是整个装备体系层面的领先,绝不是菲律宾向西方世界求购先进无人机就能轻易弥补的差距。相信接下来中国海警能够在南海捷报频传!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头条深一度#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