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峡时报》8月23日文章,原题:AI=亚洲智能?中国人才如今正驱动美国AI发展,但能持续多久? 今年早些时候,当4名研究人员从OpenAI跳槽到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时,多数人都对硅谷顶尖人工智能(AI)公司之间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感到震惊。一些观察人士注意到了这些人的名字——全都是中国人。这4名研究人员是OpenAI的ChatGPT系列模型背后的核心人物。他们是一种模式的一部分:年轻的中国学者,在国内获得严谨的本科学位,然后赴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下来成为美国AI领域的代表人物。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智库主任马旸表示:“据我了解,(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约75%的人才是外籍人士,且其中大部分有着中国血统。”他在一篇社交媒体帖子中提到,有人说得很妙:“人工智能(AI)=亚洲智能(Asian Intelligence)。”
在各国和各企业都在争夺有限的顶尖AI人才资源之际,就目前来说,美国依然是首选目的地。因为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能为人们提供在行业前沿崭露头角的机会。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19年,在全球前20%的AI研究人员中,有59%就职于美国企业,而就职于中国企业的仅占11%。到2022年,美国的这一比例降至42%,中国则升至28%。
目前尚无最新数据能确切说明,在中美争夺AI主导权的较量中,AI人才的流动情况究竟如何。“虽然有一些零星的数据,但很难从中得出明确的结论。”马先生补充道:“事实是,美国的AI人才主要是外籍人士,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
美国政府于2025年1月发布的一份关于AI人才的报告显示,在美国获得的与AI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中,约有一半由非美国公民获得,其中近80%的人选择留在美国。但这种情况可能正在改变,因为美国政府对来自竞争对手国家的人才的怀疑情绪日益高涨。如今,来自中国的AI专业学生不得不应对签证被撤销和资助被冻结的威胁。与此同时,中国的AI产业已经赶上了美国。
驻纽约的新加坡科技分析师赛琳娜主要研究中国和AI领域,她表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资金支持正吸引着中国人回国。赛琳娜说:“就你能从事的研究而言,中国的前沿实验室现在已经和美国的实验室一样具有竞争力。对中国AI研究人员来说,选择变得更加明确,因为中国变得更具吸引力。” (作者巴加亚什里·加雷卡尔,宋波译)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