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5日,新华社奉中国政府命令,向全世界发出胜利撤军声明,对越惩戒目的已达到,现所有中国军队将陆续撤军回国。就在中国军队撤军之后,越南国内却掀起了一股挖战壕建避难所的旋风,这项行动整整持续了一年时间,直到1980年5月才算彻底结束。那么,越南挖掘战壕到底是进攻还是防御呢?
一、中国政府宣布撤军声明
1979年3月1日,解放军东线兵团在许世友上将指挥下,采取了万炮轰谅山的战略战术,集中360门火炮齐刷刷的向越南重镇谅山发射。彼时,整个谅山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负责驻守谅山重镇的越南“金星师”第三师、325师遭遇重创,其他部队也是伤亡惨重。
河内上下紧张一片,黎笋当局下令时刻紧盯解放军部队,一旦有任何举动,立即向其直接汇报。与此同时,越南外交部不得不对外国驻河内外交使团摊牌了。
越南不想让任何人知道自己的失败,但是解放军“兵临城下”,他们不得不向各国驻河内外交使团发出紧急信号,立即准备安排各国使团进入准备好的防空壕。
就在黎笋当局以为解放军会越过奇穷河,向河内方向进攻时。中国政府向世界发出了撤军声明。
“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是迫不得已,现惩戒目的已经达到,所有军队将即刻撤军回国。”
随着中国政府的这一声明公布,河内当局不由松了一口气。不过,黎笋集团却并未见好就收,而是紧随其后发布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命令。
紧跟中国撤军声明发布数小时后,黎笋政府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要求全国男性公民从18岁至45岁者,女性公民从18岁至35岁者,只要具备参军条件,都必须参加民兵游击队。
同时,越南当局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大肆吹嘘他们如何在强大的中国军队进攻面前“坚守阵地”,“保卫首都河内”……
1979年3月16日,解放军所有军队全部撤军回到国内后,黎笋当局立即下令,为河内人民部署防空计划。
此次反攻计划的安排第一件事就是修复抗美时代修建的旧防空洞,其次在河内一些地方挖掘战壕和避难所。
越南当局的种种行为,令人迷惑不已。既然中国军队已经撤军回国,越南又为何多此一举呢?
关于1979年越南北方边境战争,一名身处二线的越南军官回忆称:
“这次河内防控预案,主要属于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性质,目的是影响群众心理。”
为了提高河内人民的“警惕性”,河内夜间两次拉响防空警报,越南百姓平静而有序的进入避难所。
这样的行为从1979年4月一直持续到1980年4月,在这一年时间里,河内当局不断灌输民众仇恨,让他们知道仇恨要往哪里发泄。
二、撤离至导弹射程之外
河内发起部署掩体运动后,每天都会有防空警报拉响演习,对于这种“撤离”的举动,越南二线军官回忆,仿佛看到了曾经抵抗美国破坏战争时的情景。然而,不同的战争,撤离的性质却有所不同。
对越南来说,“撤离”一词并不陌生,抗美期间,各机构就曾经发出撤离信号。只不过当时迁离河内只需要几十公里的距离就可以。而如今将中国当作“假想敌”,越南政府再次诞生出一个更离谱的撤离计划:不再撤离河内市中心,而是撤离到中国导弹射程之外。
显然,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河内在军事防御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防御准备。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22.5万一线兵力进入越南北部,采取了速战速决。面对解放军部队强大进攻,越南充分感受到北京实力。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于3月5日宣布撤军回国声明,但为防止未来可能有的军事威胁,河内必然会加强自身防御工事,包括挖掘战壕,以提高城市防御能力。
河内之所以如此,从北方几个重要城镇被摧毁时的样子就不难看出。作为重要军事重镇的高平、老街、谅山以及经济重镇柑塘等,在中国炮火射击下,几乎全部摧毁,根本看不出原来的样子。
这些城镇本身都有自己的防御、堑壕,但却依然无法抵抗解放军重炮。特别是在攻打同登内的鬼屯炮台,作为最坚固的防御堡垒,依然没有逃脱被炸毁的命运。所以,越南当局想要再次提高城市防御能力,以抵御中国部队更强大进攻。
其次,心理影响。
中越边境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国军队的快速推进,不论对越南政府还是越南民众都造成了巨大心理冲击。为了安抚民众和增强国防信心,河内当局需要象征性的采取一些防御措施。
越南打败美国之后,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妄图在中南亚半岛称霸。不仅在中国边境制造事端,而且与苏联达成军事联盟。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越南军方高层狂妄道:
“越南一个普通士兵可以抵得上中国三十个士兵。”
显然,越南国内不仅军队内部自信满满,就连越南老百姓也从内心自发的骄傲,特别是在实现抗法、抗美战斗,实现南北统一重大事件之后,更让他们觉得与中国作战,越军不可能输。
事实上,仅仅28天的时间,中国军队直逼河内,距离越南首都仅一步之遥。如此迅速的行动,让越南百姓彻底傻眼,对黎笋当局的信任度也大大降低。由此,对于掌权不久的黎笋来说,急于树立自己威信,以安抚民心,维护自己形象。
再次,军事战略。
河内一年的时间修建战壕,从军事战略思考,毫无疑问作为传统防御工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对方炮火和步兵威胁,也能够有效的为未来防御做好保障。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越南当局始终不甘心,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除了制造舆论宣传机器外,越南当局还妄图发起第二次中越战争。
彼时,在苏联支持下,越南打造“百万雄兵”,在河内、谅山等重镇提前部署,挖掘战壕。不难看出越南当局自1979年3月16日结束战争后,就已经开始酝酿下一次的战斗了。
最后,国际局势
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越南在国际环境的地位并未得到改善。作为军事同盟的苏联虽然在背后支持越南,但是中苏关系的紧张使得越南需要更加重视自身防御。
国防力量的强大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的底气。越南在抗美结束之后,在外交关系上稳步上升,这与战胜美国不无关系。但是,抗美保越并非是越南自己功劳,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出钱出力,派遣军事顾问团亲临指导作战。与其说,抗击美国是越南的功劳,还不如说是中苏的功劳。
中越北方边境战斗后,中国军队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国威,更是打出了解放军军威。与此同时,越南“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口号也成为了空话。为了能够挽回自己在国际社会的损失,河内只能通过挖掘战壕等措施来增强国防。
那么,越南利用一年的时间挖掘战壕,到底是进攻还是防御呢?
从战壕作用分析,大部分用于防御,小部分用于进攻。战壕作为士兵掩体,能够直接避免敌方火力集中,减少不必要损伤。
不过,在进攻时,战壕也可以以此为掩护向前进攻。
从1979年3月5日,中国宣布撤军声明时,就已经表明自己立场,我们不要越南一寸土地,也决不允许丢失一分一毫。
在越南不主动挑衅的情况下,我国无意向他国输出战争。反而是黎笋当局不断下达各种军事命令,挖战壕、建立避难所,打造百万雄兵部队,企图挑起第二次中越冲突。
不得不说,越南挖掘战壕,主要的目的是进攻而非防御。与此同时,也是为了做给越南百姓看,激起百姓爱国心理。
越南一年的准备工作,也为之后的两山轮战埋下伏笔。中越战争持续10年之久,给了越南深刻教训。不仅导致失去了军心,更令百姓失望至极。反观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军事现代化改革,锻炼了军队,也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军队实力,赢得国际社会地位。
总而言之,中越战争作为近现代战例,为两国边境带来几十年的和平,也让越南意识到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