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日,在经历了一次破裂的谈判后,俄乌之间的战火再度全面升级。
乌克兰出动大量无人机对俄罗斯本土展开袭击,范围之广、密度之大,甚至让俄罗斯12个州在短短72小时内连续遭到打击。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不再按兵不动,普京亲自下令,调动两大军区主力部队发起反攻,苏梅州这个直通基辅的门户城市成为新的战场中心。
乌克兰袭击
乌克兰这次出手极为猛烈。
数百架自杀式无人机密集起飞,对莫斯科、库尔斯克、奥廖尔、图拉等多个州展开攻击,连莫斯科本身都成了无人机穿透的目标。
俄国防系统尽管号称高效,但在面对这种蜂群式突袭时,反应显得疲态尽显。据报道,仅在一天之内,俄罗斯就拦截了159架无人机,总数高达近500架。
无人机虽小,但目标精准,图拉地区的军火厂、奥廖尔的半导体配件厂接连中招,给俄军后勤体系造成了直接破坏。
这些工厂本是俄制导弹、温压弹、坦克火控系统等装备的技术依托,被摧毁后势必影响一线部队的战斗力。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的战术思路已经发生变化。
正面战场上,乌军并不占优势,因此开始借助成本低廉的无人机发动持续性骚扰攻击,目的不在于摧毁所有目标,而是以极低成本迫使俄军高额投入反制力量,制造“经济消耗战”。
每发防空导弹的成本从几万美元到上百万美元不等,而乌军无人机的造价仅为几千美元。
这种打法对俄方财政与军工产能的压力正在迅速积聚,尤其是在长期冲突的背景下,持续消耗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打击。
而俄罗斯显然意识到了仅靠防御无法改变被动局面,必须重新夺取主动。普京直接下令启动大规模进攻,苏梅州成了这场攻势的核心。
该地地理位置十分关键,既临近俄乌边界,又是通往基辅的重要通道,被称作“基辅东大门”。
俄军此次调动列宁格勒军区的第18与第72摩步师,东部军区的83空降旅,以及多个总部直属摩托化步兵团,同时还有里海舰队的第177海军步兵团与特种部队参与,显示出俄方一改此前分兵牵制的策略,准备在苏梅打一场决定性战役。
俄军的战术目标不仅是建立所谓“安全缓冲区”,更是通过控制苏梅切断乌军东部战线的交通补给线。
苏梅作为交通枢纽,是哈尔科夫防线与乌东各战区的联络要点,一旦失守,将大幅削弱乌军后勤运转能力。
夺取苏梅战略
目前俄军已采用三线推进战术,从东、中、西三个方向对苏梅外围展开钳形攻势,试图快速形成合围之势。
若该战略得手,不仅将迫使乌军主力在此死守,也可能为后续再次进逼基辅打开通道。
而乌克兰方面也没有坐以待毙,在苏梅州迅速部署了由外籍志愿兵组成的“英国军团”进行阻击,还从北约国家调集兵力前往前线补位,试图封堵俄军打开的缺口。
同时,为了增强无人机反击能力,乌方在国内发起全民动员,民众在社区组装厂参与生产和组装无人机,极大地压缩了制造周期。
西方国家也趁机向乌克兰加码援助,挪威等国提供了大笔资金用于军事采购和防御设施建设,欧盟方面更是比美国还要积极,试图维持乌方的抵抗能力和谈判立场。
俄军这次行动的政治色彩也不容忽视。普京政府一方面强调设立缓冲区的军事合理性,另一方面却公开谈及“苏联仍存在于法律意义上”的论调,试图将俄军对乌境内行动包装为“内部事务”,为战争合法性寻找历史依据。
这种说法不仅是对外战略话术,也是对内凝聚舆论、压制反战情绪的重要工具。可以看出,克里姆林宫已经在为战争长期化和领土扩张准备更多政治空间。
当前的战局正在走向一个关键转折点。
俄军打破僵局的迫切性日益明显,而乌克兰则希望通过持续骚扰和西方援助延长战线、削弱俄军耐力。
如果苏梅之战成为俄军新的突破口,那么乌克兰东部甚至首都方向都将陷入更大危险。但若俄军在攻势中再陷泥潭,消耗的将不仅是兵力和装备,更是整个俄方的战略信心。
随着双方都不愿在谈判桌上让步,战场仍将是主要的解决方式。
俄乌冲突已进入第五个年头,这场战争不再是单纯的领土争夺,而是两种战略意志的生死对抗。
苏梅,只是这场博弈中的一个环节,但也可能成为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点。在无人机蜂群轰鸣与密集炮火之下,这场大国之间的较量,远未到终局。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