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浙江广厦以总比分4-2力克北京首钢,捧起队史首座CBA总冠军奖杯。在这场巅峰对决中,胡金秋以场均22.2分、6.7篮板的统治级表现当选总决赛MVP,成为本赛季最耀眼的明星。而纵观整个季后赛征程,真正展现“绝对巨星”水准的本土球员仅有三人:胡金秋、周琦、孙铭徽。他们用不同方式诠释着中国篮球的传承与突破,也为联赛本土力量的崛起写下生动注脚。
图片源于网络
胡金秋:效率之王铸就冠军基石
当终场哨声响起,胡金秋高举双臂的画面定格为CBA历史经典。这位27岁的内线核心在六场总决赛中场均出战37.3分钟,投篮命中率高达64.6%,三分球命中率更达到惊人的72.7%。与北京队的系列赛中,他三次单场得分突破25分,其中G3狂轰27分并命中3记三分,彻底击穿对手防线。
胡金秋的恐怖之处在于其无死角的进攻能力:
篮下终结:挡拆顺下后的抛投命中率67%,面对周琦的防守仍能保持高效;
中距离杀手:系列赛共命中19记中投,关键时刻屡屡用招牌跳投止血;
三分进化:受前国家队主帅乔尔杰维奇点拨,季后赛三分命中率较常规赛提升23个百分点,总决赛11投8中彻底激活广厦战术空间。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稳定性。整个季后赛11场比赛,胡金秋仅有1次得分未上双,面对杨瀚森、韩德君、周琦等顶级内线时场均仍贡献18.3分6.7篮板。正如主帅王博所言:“大秋是那种你永远可以信赖的球员,他让所有战术变得简单。”
图片源于网络
周琦:带伤守护改写争冠格局
尽管未能最终夺冠,周琦的季后赛表现仍堪称悲壮英雄。眼部受伤的他佩戴护目镜出战全部6场总决赛,场均贡献17.3分12.3篮板1.7盖帽。在G6生死战中,他15投12中狂砍31分10篮板,末节跪地拼抢的画面令人动容。
数据背后是肉眼可见的战术价值:
防守威慑:当周琦在场时,北京队防守效率提升12.3%,对手篮下命中率下降18%;
进攻支点:季后赛累计完成47次“挡拆顺下吃饼”,该项数据位列所有中锋第一;
续航困境:受限于腰伤和体能,场均仅出战29分钟,第三节常被战术性雪藏。
北京主帅许利民坦言:“周琦的健康程度决定了球队上限。”若非他在半决赛带伤击退山西,北京队恐难突破队史最佳战绩。休赛期,如何围绕周琦构建更合理的阵容(如引进空间型四号位)将成为管理层首要课题。
图片源于网络
孙铭徽:争议中破茧的指挥官
作为广厦后场发动机,孙铭徽的季后赛之旅充满戏剧性。常规赛场均9.5助攻2.6抢断的他,在总决赛G1曾15投2中仅得5分,一度陷入舆论漩涡。但这位“关键先生”在G2单节狂砍16分完成救赎,并在G5命中制胜三分,最终以场均13.2分6.2助攻的数据加冕冠军。
其技术特点呈现鲜明两面性:
组织天赋:季后赛累计送出68次助攻,其中21%转化为三分进球;
效率短板:投篮命中率32%,关键球过度依赖强投;
精神属性:系列赛造犯规率23%,G4带伤出战38分钟点燃全队斗志。
高阶数据揭示其价值争议:当孙铭徽在场时,广厦进攻效率108.7;当其休息时,该数据反升至119.3。这种“伪核”现象折射出CBA本土后卫的普遍困境——如何在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篮球间找到平衡。
图片源于网络
本赛季CBA季后赛的巨星叙事,恰是联赛改革的缩影:
外援政策调整:4节7人次新政倒逼本土球员成长,林葳、曾凡博等00后开始接管比赛;
伤病管理升级:胡金秋、周琦的案例推动各队建立科学康复体系;
数据革命渗透:真实正负值、进攻效率等高阶指标纳入奖项评选,曾凡博、杨瀚森因此获得更多机会。
值得警惕的是,新生代球员仍存在明显短板。胡金秋缺乏低位单打技术,孙铭徽组织稳定性不足,周琦的体能瓶颈等问题,都可能在国际赛场被放大。正如篮球评论员苏群指出:“CBA的巨星标准与世界篮球仍有差距,但我们已走在正确道路上。”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