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伤亡67万人,苦战三年却不崩溃,俄罗斯为何不怕“消耗战”?

烟寒若雨 · 前天 19:08
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场战争已持续三年有余。
俄罗斯在战场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各方统计,其伤亡人数高达67万,物资消耗更是惊人。
但即便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俄罗斯并未显现出崩溃的迹象,反而在乌东地区稳住了阵脚,甚至在部分战线取得了进展。
到底是什么,让俄罗斯能够在这种残酷的消耗战中屹立不倒?
1.jpeg

人口与征兵策略

俄罗斯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这一数字几乎是乌克兰人口的三倍,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自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政府迅速意识到持久战对兵员的巨大需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精准而冷酷的征兵策略,确保前线有源源不断的补充。
普京政府并未在大城市如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大规模征兵,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西伯利亚、高加索等经济欠发达地区。
2.jpeg

这些地方的年轻人往往面临就业困难,生活条件艰苦。
政府以此为突破口,开出每月高达20万卢布的高薪——远超当地平均收入——并辅以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福利承诺,吸引他们参军。
自2022年以来,俄罗斯已动员超过150万名士兵,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这些偏远地区。这种策略不仅补充了兵员,还避免了对核心城市中产阶级生活的直接冲击,维持了国内的社会稳定。
除了正规军,俄罗斯还大量依靠私人军事公司,尤其是瓦格纳集团,来填补兵力缺口。瓦格纳曾深入监狱招募囚犯,承诺他们服役六个月即可获得自由,并附以丰厚的报酬。
3.jpeg

这些囚犯被送往前线,成为高伤亡的“炮灰”,截至2023年,瓦格纳从监狱中招募了数万名士兵,他们在战场上的存活率极低。
这种做法在俄罗斯国内并未引发大规模不满,因为这些人群的社会影响力有限,他们的牺牲被政府巧妙地掩盖在战争的宏大叙事之下。
牺牲偏远地区和边缘人群,换取核心社会的稳定。这种策略让俄罗斯在伤亡高达67万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国内的凝聚力,避免了大规模的反战抗议。
4.jpeg

苏联遗产与现代化创新

俄罗斯的军工体系是其在消耗战中不倒的重要支柱,继承自苏联的庞大工业基础,加上战时的快速调整,使俄罗斯能够在物资极度消耗的情况下保持战斗力。
俄罗斯拥有1320家军工厂,这些企业在战时被全面动员,日夜运转。据俄方数据,其每月可生产上百枚巡航导弹,前线炮兵每天发射约2万发炮弹。
这种高强度的火力输出,不仅压制了乌军的反攻,也弥补了人员损失带来的战斗力下降。此外,俄罗斯还从朝鲜等国进口了大量炮弹和火箭弹,进一步增强了后勤保障。
5.jpeg

“柳叶刀”无人机是俄罗斯军工体系现代化的代表,这种造价仅3万美元的无人机,配备高精度制导系统,能自动锁定目标,对乌军的重型装备构成致命威胁。
仅2024年一年,“柳叶刀”就摧毁了数百辆坦克和装甲车。
这种武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俄军的作战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暴露在战场上的风险。
冲突初期,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落后于乌克兰,但在战争的压力下,其军工体系迅速调整。短短三年内,俄罗斯不仅实现了无人机生产的国产化,还在数量和性能上反超对手。
6.jpeg

伊朗提供的“见证者”系列无人机也成为俄军的重要补充,这种适应能力让俄罗斯在物资消耗巨大的情况下,始终保持了技术上的竞争力。
能源经济与国际贸易

尽管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制裁,冻结其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其停止战争,但俄罗斯凭借能源出口和国际贸易的灵活调整,展现了惊人的经济韧性。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即便欧盟减少了对俄能源的依赖,俄罗斯迅速转向亚洲市场。
7.jpeg

中国以2400亿美元的能源订单成为重要买家,而印度每天进口200万桶廉价俄油,炼化后转售欧洲,间接为俄罗斯提供了资金支持。
俄罗斯还通过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将能源转售至欧洲,绕过了制裁的限制。
在国际贸易中,俄罗斯积极摆脱对美元的依赖,38%的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这种调整削弱了西方制裁的效果。
8.jpeg

同时,俄罗斯与伊朗、朝鲜等国的军事和经济合作,也为其提供了额外的资源支持,朝鲜的炮弹出口在2024年显著增加,成为俄军物资的重要补充。
经济的韧性并非没有代价,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让普通俄罗斯人的日子变得艰难。
但政府通过宣传战争的正义性,以及发放抚恤金等手段,安抚了民怨。
9.jpeg

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

俄罗斯民族在历史上的坚韧精神,是其在消耗战中不崩溃的深层原因。
1812年,面对拿破仑的入侵,俄军通过焦土政策和持久抵抗,最终迫使法军撤退。二战中,苏联付出2700万人的代价,反推柏林,击败纳粹德国。
这些战争塑造了俄罗斯“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传统,也让其人民习惯于在逆境中坚持。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沿袭了这一传统,俄军在乌东地区修筑了1000公里的防线,布满地雷和铁丝网,构筑坚固工事。
10.jpeg

乌军在反攻中多次受挫,伤亡惨重。俄罗斯通过这种防御策略,消耗对手的兵力和物资,等待反击的时机。
政府将这场冲突与历史上的卫国战争相提并论,激发了民众的斗志。
2025年胜利日,普京在讲话中提到:“我们的先辈用鲜血捍卫了祖国,今天我们同样在为尊严而战。”这种叙事让民众对高伤亡有了心理准备,甚至愿意接受牺牲。
11.jpeg

这种民族精神既有令人动容的一面,也有残酷的现实。士兵在前线浴血奋战,家属在后方默默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正是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俄罗斯在67万伤亡的数字面前,依然保持了战斗的意志。
这场冲突的最终结局仍未可知,国际局势的变幻、乌克兰的抵抗,以及俄罗斯自身的经济与社会压力,都可能影响未来的走向。
12.jpeg

这场战争不仅是战略与资源的较量,更是人性的试炼。
67万伤亡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是士兵的血泪与普通人的坚持。
俄罗斯的不崩溃,是其实力的体现,也是其人民付出的沉重代价。
参考资料
德媒:西方制裁为何无法击垮俄经济? 参考消息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