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的“不容易”,到底藏着多少故事?
最近总刷到关于周琦的消息。他妻子那篇小作文里那句“最近几年太不容易了”,像根细针,扎得人心里发疼。周琦这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新疆到澳洲,从广东到北京,他的职业生涯像坐过山车。21岁时,他帮新疆拿下队史首冠,那是多少球员一辈子的梦。可之后呢?和新疆的纠纷像团乱麻,解不开也甩不脱。他选择去澳洲打球,想着换个环境,结果腰伤找上门。疼到站着都比躺着舒服,这种罪,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想象不到。
更难的是家里。妻子说那会儿差点想离婚,家庭变故加上事业低谷,换谁不得崩溃?可周琦没喊疼,没抱怨,就这么硬扛着。后来去了广东,广东像个温暖的港湾,收留他,让他在球场上重新找到自己。虽然只待了一个赛季,但广东的经历太重要了——他在半决赛对辽宁,G2拿12分18板,G3 13分12板,G4 18分10板,每一场都拼到极限。可惜G5旧伤复发,广东输了。可谁能说他没尽力?
去年转投北京,北京给了他4年合同,还送了房子。球迷期待高,他压力更大。常规赛出勤率创生涯新低,26场比赛,场均14.8分8.3板,数据不算惊艳。但到了季后赛,他像换了个人。打广厦G1 13分14板,G2 13分10板,G3 26分13板,把内线搅得风生水起。可G4突然4分7板,不是他不行了,是腰伤又犯了。他自己说,现在发力连贯性差,比赛后半段体能跟不上,以前轻松做的动作,现在得咬牙才能完成。
家庭呢?他妻子说的“稳固”不是白来的。去澳洲时,妻子正怀着老三,家里还有俩孩子。他坐货机去的澳洲,飞机上就他一个人,办签证难,家人团聚更难。现在三个孩子,姐姐、糊糊、老三,想想他训练完回家,听孩子喊爸爸,那该多治愈?
有人说他转会太频繁,新疆、澳洲、广东、北京,四年换四队。可谁不知道,这背后是合同纠纷的无奈,是保护职业生涯的选择?他不是在“流浪”,是在找一个能安心打球的地方。北京这赛季进了总决赛,虽然输给广厦,但没他,首钢连总决赛都进不去。这句话,他妻子说的,可太实在了。
那些没说出口的“不容易”,藏着多少坚持?
周琦现在30岁不到,可看他打球,总觉得他像个“老将”。腰伤、家庭、舆论,哪一样不是重担?但他没被压垮,反而在每支球队都留下了痕迹。新疆的冠军,广东的拼命,北京的坚韧,哪一样不是他用汗水换的?
有人质疑他的数据,说他没巅峰期厉害。可巅峰期是什么?是20岁时的横冲直撞,还是30岁时的稳扎稳打?他自己都说,回不到澳洲时期的状态了,但他还在调整,还在找发力点,还在想办法帮球队赢球。这种不放弃的劲儿,比数据珍贵多了。
家庭对他太重要了。妻子从想离婚到力挺,孩子从出生到长大,这些都是他坚持的底气。赛场上他是“大魔王”,赛场下他是丈夫,是爸爸,是普通人。那些深夜的压力,那些伤病的疼痛,有家人在身边,再难也能挺过去。
这样的周琦,你愿意为他再鼓一次掌吗?
周琦妻子的小作文,写的是他的故事,也写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谁没遇到过坎儿?谁没在深夜偷偷掉过眼泪?但有人选择躺平,有人选择硬扛。周琦选了后者,他用行动证明,再难的日子,咬咬牙就能过去。
现在他在北京,带着腰伤,带着对冠军的渴望,继续战斗。下赛季会怎样?他还能再拿冠军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还在场上,还在拼,还在为热爱的篮球努力。这样的周琦,难道不值得我们多一份理解,多一声加油吗?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