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马来西亚产出重稀土!西方突围,中国会失守全球98%的垄断地位吗

世界万花筒 · 5 小时前
马来西亚近日首次实现重稀土的工业化分离生产,引发了全球供应链格局新一轮的关注。
1.jpeg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关丹工厂成功投产氧化镝,紧接铽产线也将启动。
看似简单的产业新闻,却实则有着不容小觑的战略意义。
西方是否在稀土领域获得了突围机会?中国98%的垄断地位会因此动摇吗?深入拆解幕后逻辑,这些问题远比表面更值得思考。
2.jpeg

首先,来自马来西亚的新产能体量较小,1500吨年产量相比中国每年超过15万吨的总产量,占比不足1%。
但莱纳斯正对准高端用途,比如军工材料。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美国国防部2024年最新报告显示,西方先进武器对重稀土需求量约2300吨,关丹工厂若全力运作,理论上能覆盖六成军需。
3.jpeg

这一点,对于习惯依赖中国的美国及其盟友而言,无疑缓解了被“卡脖子”的焦虑。
中国能否失守绝对优势?单单数量本身还难撬动这一格局。
中国多年来一直强化稀土战略调控,2025年初还新增了7类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并查获了25吨特大走私案。
4.jpeg

产业端高度整合后,南北稀土产区布局清晰,资源集中度超过八成,而且,中国拥有世界九成稀土深加工能力与萃取专利,将原料变成高附加值产品掌控着全球定价权与行业话语权。
最近包头稀土研究院通过量子建模,进一步缩短新型稀土材料研发周期,形成从采矿到精炼再到高端应用的完整闭环。
这些背后的技术与管理壁垒,是短期内难以被追赶的。
5.jpeg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推动循环经济布局,到2030年目标是回收再利用率达40%。
如此一来,即使全球稀土新矿开发加速,中国依然可以通过再生渠道维护市场稳定性,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虽说莱纳斯突破有象征意义,但核心设备采购、部分工艺外协等环节仍需依赖中国企业供应链。
6.jpeg

并且,当前西方自给的稀土净化纯度只达到军用标准六成,难以完全替代顶级需求。
即便美国最先进的F-35战机,核心部件所需的稀土也不得不继续采购自中国。此外,新技术路径如无稀土永磁体或深海稀土开发尚处探索阶段,距离产业化释放量产红利还需时间。
美国、日本和欧盟视稀土依赖为重大隐患,联合组建“可信矿产联盟”,试图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资源国自建链条。
现实中,印尼明令拒绝加入这一圈子,坚持自主深加工战略,迫使美欧联盟陷入关键节点失落。
相对应,中国也正在推动“金砖稀土联盟”,联合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大国,通过跨国勘探项目逐步扩展自有新矿源、提升整体议价能力。
7.jpeg

地缘政治博弈之下,稀土被放在了“战略资源”的高位。
其不可替代性,不只是现代军事装备的命脉,在新能源汽车、风能、通讯、芯片等前沿领域以及民品军用领域交叉作用深远。
一旦掌握了材料链上的核心技术、高精配方和快速转化能力,无论在怎样的国际形势波动,都能稳住复杂产业生态根基。
未来稀土大战成为资源保卫战和技术升级战的复合体。
8.jpeg

“新资源民族主义”兴起,让传统出口型国家更重视本地冶炼与高价值链升级。
各大经济体之间的联盟冲突,资源国的主驱觉醒,还有无稀土或再生利用技术带来的变量,都将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对科技、能源和安全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关注国内外大宗商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的读者而言,看到的不应只是简单的市场份额竞逐,更应该洞察到国际话语权争夺、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升级多维角力。
9.jpeg

如果希望持续把握资讯优势,警惕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结构性洗牌,寻找潜在的产业新机会,建议密切关注中国稀土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迭代进展,以及稀土相关高新材料降本增效的关键突破。
资源与技术新时代的潮水正在涌动,对有远见的人来说,每一次产业博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10.jpeg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