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王楚钦活动现场听到粉丝喊加油,笑着说“谢谢”,已经离开现场

可儿 · 5 小时前
当红运动员的商务活动时间规划再次引发粉丝争议。
6月15日,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楚钦在北京The Box朝外A馆出席Oakley眼镜快闪店活动,因品牌方采取"零预热"突袭式宣传,导致多数粉丝错过见面机会,现场仅停留1小时即离场的安排更引发讨论。这种过度追求"饥饿营销"而忽视粉丝参与感的商业操作,本质上是透支运动员人气换取短期流量,亟待探索更可持续的代言模式。
1.jpeg

品牌方刻意制造的"稀缺性"正在形成恶性循环。本次快闪店植入的2075未来概念确实契合王楚钦的科技感形象,但突袭式活动暴露运营逻辑缺陷:前有张继科代言乳品品牌时提前三天造势实现单日200万销售额,现有马龙代言汽车品牌设置分时段预约保障秩序。对比可见,Oakley此次抛弃常规宣发流程,表面上营造"独家神秘感",实则反映出对代言人核心价值的认知偏差。当活动现场仅能容纳数十人,却通过短视频平台扩散"求而不得"的焦灼感,这种策略或许能制造短期话题,但长远来看可能削弱代言人与消费群体的真实连接。
2.jpeg

更值得关注的是运动员商业价值开发的深层矛盾。数据显示,现役国乒主力年均商业活动控制在5场以内,王楚钦近半年已官宣8个代言,品牌筛选机制引发讨论。虽然其代言的蓝牙耳机、运动服饰均呈现销量激增,但像本次眼镜品牌采用的"快闪+限量"模式,是否真正传递产品理念存疑。参考日本运动员福原爱退役后创立个人运动品牌的经验,国内运动员或许需要更多参与产品研发环节,而非单纯充当形象载体。毕竟当粉丝在活动现场喊出的"加油"既是对竞技表现的期待,也应包含对商业选择专业度的认可。
3.jpeg

"突击式营业真没必要,上次专程飞上海就扑空过"——来自超话的这条热评获得三千点赞,揭示出粉丝经济的双刃剑效应。明星运动员的代言费已从2016年均价300万飙升至现在千万级别,但相匹配的品牌服务标准尚未建立。当马龙代言的矿泉水品牌设置跨城体验会,张怡宁合作的厨具品牌开发联名礼盒,这些成功案例证明商业合作完全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建议建立运动员商业价值评估体系,将粉丝满意度、产品适配度等指标纳入考量,毕竟竞技状态与商业口碑从来不是单选题。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