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风”的残骸铁证如山
距离发生在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已经过去三个月的时间,所有人都认为,这场充分体现出中国体系化装备力量的战役已经可以“盖棺定论”,因为单纯从单一装备的技战术性能上来说,印军的“阵风”完全不弱于巴基斯坦空军所装备的歼10C,决定战场成败的因素还是在人的身上。
故而,在印巴冲突结束之后,莫迪为了挽回声誉,强行在印度全国进行巡视,举办庆祝活动,甚至还向多个国家派遣使团,来宣扬印度取得的重大胜利,生动形象的向所有人上演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岁月史书”。
▲印度的失败变成了莫迪的胜利
如今,在所有人都将目光从印巴空战移开的当下,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却突然爆出了一个重大新闻,表示印军非但没有在冲突当中被巴方“零封”,甚至击落了巴空军的大型特种飞机,堪称是“战果辉煌”。
印度宣布击落巴军战机?
根据印度教徒报在8月10日的报道称,印度空军参谋长阿尔马•普里特•辛格在9日于班加罗尔的一场活动中表示,在今年5月份爆发的印巴冲突当中,印度方面至少击落了巴基斯坦空军的5架战机,其中一架甚至可能是电子战飞机或者大型预警机,该机在300公里之外被印军击落,是有史以来的“最远击落纪录”。印媒表示,这是自印巴空战结束以来,印军方面第一次公开自身在冲突当中的“战果”。
▲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
而对于这下“战果”究竟是那些机型,以及它们是如何被印军打下来的,辛格没有作过多表示,只是一味地声称,印军所装备的俄制S400型地对空武器系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典型的“规则改变者”,同时,印军还在行动当中打击了巴军机场,几架停留在机库内的F16战机,以及1架预警机被击中。
在汇报当中,辛格还不忘为自己邀功,宣称正是因为印军给巴军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破坏”,所以巴基斯坦方面才会“寻求停火”。
印军参谋长有没有说谎?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于辛格所宣称的这些个“战果”,其中的真实性,恐怕要和印度空军的实际能力所“挂钩”。按照巴基斯坦方面在先前所公布的消息,在空战期间,巴军飞机均为越过双方的实际国境线,这意味着整场空战都是在超视距状况下进行的。
而对于辛格所说的“300公里外击落大型目标”,其中的细节就很值得令人推敲了。
▲苏30MKI是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斗机
就印度空军目前所装备的空对空导弹而言,诸如米格29UPG,米格29K,以及苏38MKI这样的俄机,均具备发射俄制R77-1型导弹的能力,但该弹即便是采取高-高-高弹道,其最大射程也仅有110公里,而具备200公里以上杀伤的R37M导弹,在印空军当中没有任何装备记录。
▲R37M超远程空空导弹
而对于印军装备的法制战机,“美洲虎”没有空对空雷达,“幻影”只能发射法制“米卡”导弹,新引进的“阵风”虽然具备发射“流星”导弹的能力,但印军也只是展出过一次而已,且“流星”这种冲压式超远程空空导弹,其最大射程也只有150公里左右,同样不具备攻击300公里外的目标的能力。
因此,在印军的武器库当中,符合300公里外攻击目标的装备,恐怕只有跟着S400系统一块购买的40N6型超远程地对空拦截弹,该弹最大射程达到了400公里。
▲40N6拦截弹射程较远
而从巴军方的反击行动上看,可以确认至少有一套S400系统被部署到了边境地区,并被“枭龙”发射的CM400AKG超音速空地导弹打掉一处发射阵地。因此,如果辛格所说属实,那么打出“300公里战果”的,恐怕也只有S400系统了,但鉴于印军配备的92N6E型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仅有250公里,想要攻击300公里外的目标,需要有飞机在天上提供中继制导,而在这个关键的CEC协同交战能力上,印军依旧是空白。
▲携带CM400AKG的枭龙战机
所以,无论辛格怎么说,现实就是,印军实际上不具备“300公里外打击对手”的能力,所谓的5个战果,恐怕又是为了强行“胜利”的胡编乱造。
印度为什么要这样做?
实际上,对于如今的印度来说,其内部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这不只是因为西方国家不再“押注”印度的制造业,更是由于长期以来印度工业聚焦在出口上所引发的“恶果”。如今莫迪政府在俄罗斯石油问题上已经得罪了美国特朗普政府,导致印度自身被征收了50%的高额税率,要知道在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达到了775亿美元的规模,占据其出口份额的18%,这无疑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压力。
▲印度制造已经成为笑料
在这一大背景下,为了团结印度国内民众,刻意编造谎言就成为了印度政府的首选,而发生在5月7日的印巴空战无疑是一个“着力点”,对于印度的胡编乱造,巴方做出正面回应的可能性并不高,这就给了印度一些“有心人”以操作空间,大打特打所谓的舆论战,让印度的民族自信心再提升一层。
▲印度目前已经成为巨大的高压锅
而对于辛格本人来说,印军在空战中的损失不可谓不小,这就使得他必须以“更大的胜利”来掩盖自己的过错,印军究竟有没有击落这5架飞机,辛格比所有人都清楚,但若是没有这个重大“战果”,辛格的仕途恐怕就该戛然而止了。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