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决赛三分神准国家队却没出手,“定海神针”胡金秋难施拳脚,怎能不让人着急?
说起来,这届亚洲杯看得球迷直挠头。CBA总决赛里,胡金秋三分命中率高到离谱,居然有74%!这种手感暖得跟炭火盆儿似的,可一换到6月底咱们国家队的比赛上,人家愣是一球没扔,还全程守着篮下。这可把养成了“外线大秋”习惯的球迷给急坏了,有人甚至嚷嚷着:“周琦、杨瀚森快点回来吧,别让胡金秋再这么憋着了!”你说这是不是篮球圈的“错位尴尬”?!
说到胡金秋最近这两年,他在广厦队就跟开了窍似的,明摆着想晋级成一名“空间内线”。上赛季三分球场均2.3次出手,三分命中率33.3%,比不少后卫还靠谱。结果,咱们本以为亚洲杯会看到胡金秋拿着篮子往外扔三分,一会儿晃晃肩膀拉出去射一个,结果无缘无故变成了5号位里的“老黄牛”。为啥?因为老周(周琦)和小杨(杨瀚森)双双不在,篮下没人镇场,胡金秋直接被赶回“深水区”、主力扛内线去了。
再翻翻数据,胡金秋三场小组赛打下来,上场时间21.3分钟,刷出14.7分+8.7篮板,投篮命中率杠杠的74.1%。但是从三分线外看呢?0次!要知道,全场12个球员里也只有胡金秋和只打3分钟多的李祥波压根不沾三分线。你说这放在现实生活里,是不是就像做顿大餐硬是逼着主厨做快炒,他手艺都没机会展示出来,岂不是明着浪费才华嘛!
对了,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其实现代篮球谁都盯着那种能里能外的大个子,德国队的瓦格纳兄弟就是最佳例子。高、快、会控球,还能各种花活投篮,国际大赛里都抢着往外拉空间。中国男篮一直想学点国际上流行的“灵活打法”,可到了紧要关头,胡金秋还是只能杀进黑区打肉搏,远投变成奢侈品,这不就相当于自家买了咖啡机,天天还喝速溶一样,让人直犯腻。
更巧的是,淘汰赛马上来了,国家队为成绩得稳字当头。顶上的后卫胡明轩、程帅澎射程齐全,教练也就懒得折腾胡金秋扮演什么“外线奇兵”,只要求他本分“守住门面”,稳打稳扎得分防守即可。这算是“各显神通”的一种变通,但对于喜欢新鲜打法的球迷,就像提前知道彩蛋剧情却看不到正片一样难受。
我说一句自己的看法,其实等到周琦和杨瀚森这俩“钢板中卫”一回来,胡金秋真的能重回4号位,到时候指不定能玩出“里外通吃”的花样。中国男篮如果继续摸索这种大个子外线战术,那说不定哪天真给对手来一记“突然袭击”,让国际舞台刮目相看。要是只靠传统五号位打法,那回头吃亏的,很可能还是自己。您觉得胡金秋该咋用?“定海神针”还能变身“夜空流星雨”吗?
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评论区里面留言。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