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端午节煮粽子,用清水煮是大错,教你一招又香又糯,不夹生不漏米

秀厨娘 · 昨天 12:48
“哎呦,这粽子咋又煮成一锅粥了!”去年端午节,我盯着锅里散开的糯米和漂浮的粽叶,恨不得把锅铲扔了。邻居李婶闻声跑来,瞅了一眼直摇头:“清水煮粽子可不中!得学学老法子!”今年我特意跑到乡下,跟着做了30年粽子的陈大厨学艺,这才发现,原来煮粽子真不是加水烧火那么简单!
1.png

“五月五,挂艾草,龙舟下水粽叶摇。”老话里说的端午习俗,如今依然鲜活。城里人可能忙着买现成粽子,可咱们老一辈还是坚持自己包——粽叶得选宽厚青绿的,糯米要泡得胖嘟嘟,五花肉得腌得透亮流油。陈大厨说,包粽子就像给家人裹衣裳,针脚密实了才暖和。我妈每年端午前半个月就开始晒粽叶,她说:“太阳晒过的叶子才有魂儿,煮出来的粽子才带香气!”
2.jpeg

包粽子:手把手教您“裹金不露馅”
材料准备:

  • 新鲜粽叶(煮5分钟变软,刷净毛刺)
  • 圆糯米500克(提前泡4小时,一掐就碎)
  • 五花肉200克(切块,用生抽、老抽、糖腌2小时)
  • 棉线绳
包粽四部曲:
1、折叶成兜:两片粽叶叠成“小簸箕”,左手虎口卡住尖角,右手把边儿往里折个“挡水沿”——这可是防漏米的关键!
3.jpeg

2、装料三叠:先铺层糯米压实,放块油汪汪的肉,最后再铺米堆成小山包。陈大厨念叨:“装七分满,留三分情,粽子煮时才不‘爆脾气’。”
4.jpeg

3、裹叶锁香:长叶子往下一扣,顺势捏出三个尖角,像给娃娃系围兜一样把多余叶子折到侧面。
5.jpeg

4、捆绳定形:棉线绕三圈系活结,拎起来晃两下不散架才算合格。
6.jpeg

新手妙招:拿个剪掉上半截的矿泉水瓶当漏斗,保准每个粽子都胖得均匀!陈大厨笑说:“包粽子别学小姑娘绣花,得使巧劲——太松煮成粥,太紧煮不熟,要像揉面似的,柔中带刚。”
煮粽子:清水下锅?错!大厨秘方在此!
“直接煮?那叫糟蹋粮食!”陈大厨掀开他那个祖传大铁锅,蒸汽裹着粽香扑面而来。原来秘诀全在这一锅“神仙水”里:
材料

  • 冷水(淹过粽子一掌高)
  • 食盐1勺(锁住米香)
  • 食用碱半勺(让糯米晶莹黏糯)
  • 老抽1勺(给粽叶上色增香)
步骤详解
1、冷水下粽:粽子像泡温泉一样慢慢升温,热水下锅会“惊”得夹生。
7.jpeg

2、压重物:扣个盘子压住粽子,防止翻滚散架。
8.jpeg

3、三煮三焖

  • 大火煮沸转小火,肉粽煮2小时,甜粽1.5小时
  • 关火后焖1小时(让米粒吸饱汤汁)
  • 再次开火煮20分钟,再焖半小时(陈大厨管这叫“回魂汤”)
9.jpeg

关键提示

  • 添水只加热水,凉水会让粽子“缩筋”!
  • 煮到满屋飘香时,用筷子戳戳粽子,能轻松穿透还带点阻力,那才是火候到了。

今年端午,我照着陈大厨的方子煮了一锅粽子。揭开锅盖那刻,糯香混着粽叶的清气直往鼻子里钻。咬一口看着金黄的米粒裹着红亮的肉块,突然懂了老人常说的“慢工出细活”。原来煮粽子要的不仅是手艺,更是把时光和心意都熬进那口锅里。您也试试这法子?保准煮出的粽子比卖的还馋人!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