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前总统哈桑·鲁哈尼近日公开发声,对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领导近四十年的政策提出直接挑战。
鲁哈尼的批评覆盖内政外交多个层面,从要求革命卫队停止经商干政,到呼吁缓和与西方关系,特别是与美国降低紧张程度。
此次发声正值伊朗面临多重危机:国内经济崩溃、基础设施濒临瘫痪、国际社会日益孤立。鲁哈尼的言论撕开了统治集团内部裂痕的一道口子,伊朗政坛的暗流涌动已浮出水面。
改革派重磅发声,直指体制痛点
2025年8月14日,伊朗和中东多家媒体报道了一则震动德黑兰政坛的消息:前总统哈桑·鲁哈尼公开对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领导近四十年的政策提出批评。
作为改革派阵营的代表人物,鲁哈尼的措辞异常直接,打破了伊朗政坛高层公开表态的常规边界。
鲁哈尼的核心观点直指政权合法性问题。在内政改革方面,鲁哈尼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主张。他呼吁统治者“能通过多种渠道听到老百姓的真实声音”。
对于军队和司法部门,他建议将国家安全情报机构改造为“以人为本”的系统,要求这些机构不能只盯着外部威胁,更要关注国内社会问题。
鲁哈尼最具震撼性的提议,是公开呼吁革命卫队停止经商和干预政治经济事务。这一表态直指伊朗权力结构的核心支柱之一。
革命卫队已从保卫国家安全的军队蜕变为掌控国家经济命脉的超级财阀。
数据显示,革命卫队垄断了伊朗全国57%的石油进口和61%的出口,其旗下的戈尔博集团一家就掌控伊朗石油开采、炼化到运输的整个产业链,年净利润高达280亿美元,相当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四成。
通过500多家关联企业,革命卫队的触角伸进了矿产、建筑、金融等各行各业,全国六成以上的基建项目由其包办。
外交路线之争,挑战哈梅内伊红线
在对外政策上,鲁哈尼全面挑战了哈梅内伊和强硬派对西方的强硬路线。这一表态被广泛解读为对哈梅内伊不顾一切支持哈马斯激进外交方针的批评。
最引人注目的是鲁哈尼公开呼吁与西方国家缓和关系,包括与美国谈判。
这一立场与哈梅内伊坚持的“绝不与美国谈判”形成尖锐对立。鲁哈尼的言论反映伊朗统治集团内部对既有路线的深刻反思,折射出温和派对当前外交政策代价的忧虑。
鲁哈尼选择此时发声绝非偶然。2025年8月,伊朗同时爆发全国性抗议活动,形成一场由经济崩溃、基础设施灾难性崩溃以及国家残酷使用死刑所引发的“完美风暴”。
经济领域,被欺诈的股东们在德黑兰经济部门前持续抗议,他们的毕生积蓄在政府控制的股市中化为乌有。
工业领域同样动荡,8月12日,安全部队对马赫沙赫尔拉齐石化综合体的罢工合同工进行非法夜间突袭,粗暴压制工人合理诉求。
社会各阶层都在发出抗议声音。学前教育教师在教育部外集会,高呼“就业是我们不可剥夺的权利”,显示社会崩溃已波及每个角落。
基础设施危机更加触目惊心。总统佩泽希齐扬本人警告德黑兰面临严重水危机,确认首都因地下水枯竭已出现30厘米地面沉降。
政权现在警告德黑兰正接近“零日”临界点,数百万人的饮用水可能被切断,引发巨大的社会经济后果。8月13日,政府因夏季严重电力短缺,被迫关闭至少11个省份的所有行政和教育中心。
高压统治与外交孤立并行
面对日益加剧的危机,伊朗当局选择了强化压制而非改革。司法机构负责人公然宣称“我们绝对没有政治犯”,同时政权最近处决了政治犯贝赫鲁兹·埃赫萨尼和迈赫迪·哈萨尼。
8月3日,革命卫队发表措辞激烈的声明,将“两国方案”斥为“西方维护以色列非法存在的邪恶计划”,誓言不惜一切代价粉碎“犹太复国主义政权”。
这一措辞与当下国际的主流愿望背道而驰,让伊朗在国际社会愈发孤立。
当阿拉伯世界转向务实外交时,伊朗的激进政策显得格格不入。
阿联酋、巴林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沙特王储私下向美国承诺“6个月内实现沙以关系正常化”;埃及开放蒂朗海峡供以色列商船通行。
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虽宣称军队“随时可投入战斗”,但2025年6月与以色列的冲突暴露了其虚张声势:以色列的“雄狮行动”精准空袭摧毁伊朗纳坦兹核设施,炸死56人包括卫队高层。
权力结构调整,哈梅内伊艰难求存
面对内忧外患,哈梅内伊开始调整权力架构。8月初,伊朗宣布组建新的国防委员会,这是自1980年代两伊战争以来首次设立此类机构。
同时任命前议会议长阿里·拉里贾尼为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新秘书,取代已任职一年多的革命卫队将军。
这一人事变动被部分伊朗观察家解读为对激进政治家贾利利领导的强硬派的削弱。拉里贾尼作为中间派人物,可能被用来向西方展示温和姿态,争取时间避免进一步制裁。
在对外关系上,伊朗第一副总统穆罕默德·礼萨·阿雷夫8月15日表示,伊朗的战略是“不允许外国干预该地区事务”,特别在高加索地区。他同时强调伊朗与俄罗斯共同反对美国单边主义,倡导多边主义。
然而在核问题上,哈梅内伊依然保持强硬立场。5月20日,他质疑与美国的间接谈判能否达成协议,外长阿拉格齐也强调“铀浓缩绝不可谈判”。
鲁哈尼的公开表态发生在伊朗政治敏感期。随着国内经济问题积累,统治集团内部对政策调整的讨论日益频繁。改革派领军人物加入声讨行列,被视为内部压力达到临界点的表现。
现任总统佩泽希齐扬被视为温和派代表,去年7月上台,但执政基础并不稳固。
美国西方长期制裁导致伊朗通胀率高达47%,货币贬值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老百姓生活困难,国内反政府集会持续不断,甚至有人警告要弹劾总统。
86岁的哈梅内伊已难以压制改革派挑战。在去年保守派总统莱希意外去世后,哈梅内伊面临执政近四十年来最严峻的领导力危机。
总统佩泽希齐扬曾公开表示赞同与美国对话,但因哈梅内伊反对而放弃主张。这种表面尊重实则矛盾公开化的做法,暴露了统治集团内部共识的破裂。
伊朗的未来取决于哈梅内伊能否在抵制西方干预与回应国内改革诉求间找到平衡点——这一抉择将决定这个古老文明古国的命运。
资料来源:
伊朗前总统全面挑战哈梅内伊 呼吁根本性政策调整 2025-08-15搜狐网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