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税汇双杀,台湾经济路在何方

东方财经杂志 · 16 小时前
1.jpeg

文:楼进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1日宣布,台湾地区输美商品“对等关税”税率暂时调整为20%,这个数字低于他4月最初宣布的32%税率,但高于美日及美韩修正后的以及岛内各界期待的15%,引发台湾在野党批评及舆论质疑。新关税于8月7日生效。
就在对等关税生效前,特朗普8月6日宣布,将对所有输美芯片、半导体开征高达100%的关税,但若厂商承诺在美设厂或正在美国设厂,就能豁免。此举恐将掀起新一波半导体业赴美投资潮。
台湾经济面临三大困境
台湾经济仰赖出口,美国是台湾第二大的出口市场,作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台湾的主要出口产品是计算机芯片及其相关电子组件。台湾同时也是金属工具、不锈钢板的重要出口地区,并且是全球第三大金属扣件供应地,像是如螺丝、螺栓,产品大部分亦都销往美国。
根据美国公布的调查与计算,台湾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长期较高,特别是在高科技、资通讯产品方面。以2024年为例,台湾对美国出口达1114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达23.4%,但另一方面,同年台湾自美国进口仅465亿美元(占总进口12%),因此形成多达64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种贸易失衡令试图重塑美国贸易关系的特朗普不满。
自今年4月以来,台湾谈判代表团已四度赴华盛顿与美方磋商降低台湾的税率,仍未能达成协议。然而,邻近的日本与韩国已谈成比台湾更低的税率,这意味着,台湾产品输美的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等关税20%之外,还须加上该货品原有的最惠国(地区)税率(MFN税率)及任何反倾销或反补贴税,因此实际税率可能超过20%。例如台湾输美工具机产品原适用税率“MFN税率”是4.7%,再叠加20%对等关税后,即为24.7%。
《纽约时报》评论指出,目前看来,台积电砸巨资到美国投资,其公司产品或能豁免特朗普准备要对半导体课征的100%关税,但仍不足以帮助台美谈出贸易协议,保护台湾整体经济,减轻特朗普惩罚性关税的冲击。
2.jpeg

特朗普7月31日宣布,台湾地区输美商品“对等关税”税率暂时调整为20%。
根据彭博模型的估算,若新关税政策正式实施,台湾对美出口将减少约63%,实际等于GDP会收缩约3.8%。
以台湾外销为导向的兰花产业来看,台湾兰花在美国市场占有46%的市占率,主要竞争对手荷兰则占4成。今年4月美国实施10%关税时(原税率是0),台湾兰花订单就已衰退15%。经过这轮调整,荷兰输美关税为15%,台湾则为20%,这5%的差距对业者冲击很大。有业者指出,原本兰花业者的利润仅有5%至10%,关税提升至20%后,所有利润几乎被吃光。
对于20%对等关税,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辩称是暂时的。由于谈判的程序安排,台美双方还未完成总结会议,只要后续达成协议,可望再调降税率。但外界显然没这么乐观。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台湾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邓振中表示,长期以来,台湾有一种印象——在与美国的贸易中,政府会“一味让步”,“人们一直觉得,美国是我们最大的市场,也是最重要的市场。”
岛内资深媒体人赵少康8月1日在脸书发文,质疑除了被课征高关税外,台湾还答应了美国哪些条件?需要投资什么?购买多少东西?半导体产业会受到多大影响?
赵少康强调,中小企业经营早已进入微利时代,毛利只剩下3%-4%。面对比日韩高出5%的关税,这些企业很难继续运营。如果企业纷纷关厂歇业,劳工的生计将受到严重影响。内需消费和外销都将陷入困境,台湾经济动能将进一步减弱。
《纽时》报道称,一些台湾企业家和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政府希望台湾企业承诺在美国进行更多投资,类似于日本承诺的5500亿美元和韩国的3500亿美元。
除了关税,台币今年对美元大幅升值,对高度依赖出口的台湾经济而言,又是一大难关。
台币今年来兑美元已升值大约11%,不由让人联想起1985年《广场协议》后的历史低点,带给台湾的惨痛回忆。
1985年美国面临庞大的贸易赤字,与日本、西德、法国及英国签订《广场协议》,联手干预汇市,促使美元贬值。日元大幅升值后宽松政策导致泡沫爆破,日本陷入失落的三十年,新台币兑美元则从40元升至25元,升值幅度高达37.5%,出口商利润被压缩,掀起倒闭潮,劳动密集的产业外移。
40年后的今天,台湾地区依然是高度倚赖出口的经济体,2024年出口总额占GDP的63%,在亚洲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五。相较之下,韩国的出口占比为44%,中国大陆为18%。
台币升值风暴下,台湾出口业已感受到明显压力。芯片代工厂台积电及联电均估算,新台币兑美元升值1%,会造成营业利益率或毛利率减少0.4个百分点。
据凯基投顾推算,新台币升值10%对各产业的毛利率冲击,半导体业在4%至7%,电子业下游1%至1.5%,网通业5%至10%,传统产业中的窗帘本业在4%、制鞋及成衣本业在2%至2.5%。
此外,在政治方面,赖清德当局将面对反对党愈来愈升高的对抗,足以有效阻挠他想推动的政策。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后,上台的民进党与在野联盟在“立法院”的席次比为51:62(其中国民党52席、民众党8席、无党籍2席)。为夺回“立法院”控制权,民进党成功推动了台湾史上规模最大的大罢免,不过“事与愿违”,7月26日,台湾大罢免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无一名在野党“立委”被罢免,可谓是民进党及赖清德的一个重大挫败。若8月的第二波罢免结果仍对民进党不利,将意味着2028年大选之前,赖清德领导的政府或许会继续面临来自“立法院”的更强大阻力。
半导体业的战略抉择
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输美半导体课征100%关税,并声称只要在美国设厂的企业,就能获得豁免。这项看似单纯的贸易措施,立即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应,台积电因在亚利桑那已有投资,被视为首批免税受益者,股价冲上新高。
半导体是民生、工业、国防的核心,美国长期对海外依赖高度不满,这次政策本质上是要迫使芯片生产链移往美国本土,并且将最关键的技术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其税率如何决定,涉及如何加强美国在此类产业的自主能力。因此对美国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迫使台积电及其外围产业大举到美国投资设厂。因此,税率的设定必会设法激出此一后果。
3.jpeg

台湾新竹县工业会总干事曾昭维指出,产业内部普遍认为此举将对新竹半导体产业造成更大冲击,单一企业赴美设厂风险高,未来可能由上下游厂商组团进驻美国,若对半导体课征100%关税成真,恐将迫使封装业者重启赴美投资规划。
不过,特朗普的豁免条件并没有书面说明和承诺,何为“本土制造”?是否要求将最尖端制程放到美国?都尚不清楚,以特朗普的行事风格来看,未来完全可能以此为由随时来拿捏台湾半导体业。
相较于台积电这类高阶制程领头羊,台湾大量的成熟制程与中小型半导体厂商处境更为艰难。成熟制程早已陷入激烈杀价竞争,毛利有限,赴美设厂的资金与人力门槛过高,一旦美国将关税范围从芯片本身扩大到含芯片的终端产品,手机、计算机、AI服务器等资通讯产品恐怕全数被涵盖。根据统计,台湾对美出口中约七成是内含半导体的ICT产品,如果课税落地,受影响的将不只是芯片厂,还包括封测、PCB、散热模块、连接器等庞大的上下游供应链。
过去20年,台湾中小企业能够依附中国大陆低成本供应链壮大,如今若要进入美国供应链,将面对高工资、高物价、严格的在地化要求,生存门槛大幅提高。
《彭博》分析,若实施芯片100%关税,将扩大经济冲击到超乎预估的程度,预测台湾对美出口可能减少34%,对GDP的潜在冲击可能多达2.5%。
面对挑战,台湾不能仅寄望单一企业的豁免作为解方。政府必须在谈判桌上争取更清晰且可预测的豁免条件,避免美方利用模糊定义不断追加要求。
对台湾半导体而言,这场关税战不仅是贸易数字的变化,而是生态乃至整体产业结构的深层挑战。台当局若无法争取主动权,稳住自身优势,将致护台神山群崩塌。
4.jpeg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