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人物究竟有没有资格在公共场合发火?
当王楚钦在首都机场被代拍连踩两次脚后板着脸回怼的视频冲上热搜,舆论撕开了内娱畸形饭圈的隐痛。
这位向来以温和形象示人的乒乓球国手,当天身着松垮运动裤衩、未系腰带走动时本显松弛,却在半小时内被逼到当众训斥粉丝“别挡道”——这不仅是普通人的情绪崩溃现场,更折射出运动明星被迫卷入流量围猎的荒诞现实。
代拍产业链创造的“贴身骚扰经济”,正在把机场变成修罗场。
专业设备怼脸拍摄、蓄意制造肢体接触换取短视频流量,这些被饭圈默许的潜规则,在运动员身上遭遇了文化对冲。
相较于明星团队配备的保镖开道,多数运动员出行仅带助理,反而成为职业代拍眼中的“软柿子”。
数据显示,某短视频平台运动员相关路透视频播放量同比激增240%,其中超过60%拍摄于非公开行程。
当球迷发现有人靠偷拍王楚钦换球鞋都能收获十万点赞,这条灰色产业链自然愈发猖獗。
运动员的“情绪管理困境”实则是隐私权保护的缺位。
今年3月张继科工作室明确拒绝机场拍摄引发争议,五月樊振东发博恳请球迷保持距离,再到如今王楚钦的爆发,国乒队员的接连反抗揭开了体坛追星的残酷真相:比起艺人,运动员更易陷入“维护形象就要忍受冒犯”的道德绑架。
心理专家指出,长期处于被监视状态会导致“公共场所应激障碍”,这也是为何王楚钦在被踩脚的瞬间出现瞳孔放大、肢体僵直的典型防御反应。
那些争论裤绳该不该系的网友,可能没注意到王楚钦始终捏着登机牌的泛白指节。
当我们在讨论“运动员该不该有明星范儿”时,真正该追问的是谁在纵容代拍产业对普通人权的践踏。
毕竟在疯狂点击拍摄键的那一刻,追逐的早已不是体育精神,而是流量饕餮的嗜血狂欢。
追过线下比赛的都知道运动员多抵触非训练镜头,去年看乒超联赛时志愿者收相机比查违禁品还严。
现在代拍能把人逼到当场黑脸,这得是多过分的骚扰啊?
那些说“当明星就该忍”的,怕是没被五十个镜头贴着鼻孔拍过。
上个月在高铁站被大妈插队都气到血压飙升,将心比心吧。
最绝的是有人扒出王楚钦同款裤衩,品牌方明写着“抽绳设计需系紧”。
但重点难道不是代拍都快趴地上拍裤腰了吗?
这种猥琐视角放女明星身上早被冲烂了。
听说有些站姐专门买运动员航班信息,拍完转头就卖给服装品牌当买家秀。
这种商拍产业链不端,运动员出个门跟穿越雷区似的。
当初宁泽涛怎么退的你们忘了?
现在看着王楚钦从阳光小伙变成低头快走的样子,真怕体坛再折损个好苗子。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