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把人的命运装进狭窄的罐头里,一拔开盖子飘出来的不是温柔糖罐,是冷硬和紧张。通房丫鬟,这一身份,古代人说得云淡风轻,其实就像一把搁在脖子上的刀。许多人以为她们命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时竟把通房当作一步登天的棋盘,真是想多了!谁见过棋盘上有棋子的自由吗?
毫无疑问,她们表面是侍奉,骨子里哪有尊严?家宅几重门,进一次又脱一层皮。规矩摆好,丫鬟要做的事多到让人吃惊。洗衣,扫地,端茶,还要帮主母变着花样消磨日子。再往上,是主人的随叫随到,贴心贴身,甚至被派给主子当夜间解闷儿的对象。就像是“人”被劈开两半,一半留着干活,剩下那半被强塞进了男女之事。这其中根本谈不上什么爱情,很多时候不过是主子分配下来的“工作”。小小年纪,大块苦头。
有人疑惑:有的通房生了个孩子,是不是鱼儿跃了龙门?没门儿。生出来的孩子大概率连姓都没得起,上不了家谱,下人见了不躲也会犯忌。管理庄园、承担家务、做人的功课一样不能少,还怕被丢进后巷受主母打压,一身伤。清代的案卷记录里头有明细:十三岁的小丫鬟连夜奔逃,被外头的差役抓回来,棍棒一顿。她哭,主子睡得更香,说到底,一条命都不算贵重。
嘉靖朝时,宫里的王宁妃起先也是个宫婢。谁都说她攀了枝头,飞得高,哪儿知道她偷偷写过的日记?夜里躺在床上时,她不止一次想过如何逃出宫墙。没人知她被“幸运”缚住手脚,自主权全无。书里艳遇多,现实却如绳索缠足。
会讨好主人的丫鬟,多半能活得轻松一点,但轻松也有代价。进得宅门,全是口是心非,一句话听错腌坏几年前程。不得罪主母是基本功,主母笑脸底下刀子藏得深。书信、账本、绣活,点心、茶汤、换个季还得记得主人的喜好,忘了哪一条都得挨罚。丫鬟之间私下攀比、争宠、暗算,一天安生的时候都难。
传说里的才女顾横波,起初也没什么光彩,大户人家差人去青楼挑人。她能写长诗、会作画、吟得出雅句,最后才华出众,令人羡慕。但换谁家姑娘能有这命数?十个里有九个全是被流水冲走的名字。她成了才女,可你说她真就幸福了么?说不太清。有人命硬,也有人命贱到泥巴里。
心理上的压抑最难解。穿着厚衣服,伺候着人家,却在夜里不敢哭出声。她们是制度里的产物,忍受着来自男女主人双方的驱使。被灌输的“三从四德”究竟有多少作用?很多人自小就知道反抗没什么用,动一下就得受皮肉苦。可偏偏有的丫鬟悄悄写下几首诗,有人偷偷给簪花的木梳刻几行字,寄托一丝小小期望。谁能看懂她们的呻吟?
偶尔也听说柳如是,原是青楼女子,一朝被当作礼品送人。她才气横溢,不按牌理出牌。最后和钱谦益在乱世间活出点不同寻常的“自由”来。两人相互救赎,谁说不是互为泥淖的救命稻草?可是清初社会,柳如是能逆流而上,换成别家姑娘,估计早就淹没了。
通房丫鬟的故事,有时候让人只能摊开手。她们是时代的尘埃,抬头不是天,是无尽的屋顶砖瓦。历史写书未免刻薄,把“幸运儿”记在正史,九十个“倒霉蛋”连名字都没有。人们总爱讨论幸运的个案,却忘了大多数都过不去这道槛。
宅院里的女人们本无份参与豪门家事,却都被绵密的网络罩死。丫鬟们需要抬头做人,但头顶老是压着两片天:一个主母,一个主子。学太多做不得怪,学太少活不下去。你说,她们难道不是被碾成灰的蜡烛火?
北京地区档案记载,乾隆朝那些蒙古和西域入宫的异族女子,命运挺特殊。比如“香妃”,“地位”看着好像挺高,其实也未必真有选择。她坚守信仰,也许只是另一种身不由己,但史官写她得宠皆因美色,没人问她真实所想。谁又真的觉得她在后宫里自由?
抗争可能么?有些丫鬟确实有点小心眼,会和主母作对,不顺从吃点苦头,赌的就是一口气。更有大胆的,有的把金银绣在荷包底下偷偷藏,想等有朝一日寻条生路。有些“失踪”再没被找到,算是自由了还是丧命了?没人去查。也有的在主子的茶水里加点东西,换来个短暂的好梦。怎么说都行,无声的反抗比天塌了更安静。
各类案卷资料佐证,这些举动没几人能成功。毕竟三教九流里,女人总是最软的一环。弱也不全然,有的丫鬟被推到绝路上,也能豁出去。她们同样想要日子过得好,只不过关节卡在手里,别人没法动弹。
不过话说回来,有的人生来软弱,也不是全是自己的错。不是谁都有力气打破笼子,成为一只自由鸟。你见过鸽子敢冲破血色笼门?她们大部分都习惯了被推着走,偶尔有人嘴硬,反正结局也没多好看。你说,她们应该活得更出色一些,可有的其实就认命了。在历史的流水边,这类认命也挺真实?
都说要纪念过去,其实很多人也记不住谁是谁。“通房丫鬟”这词,到底是代表着历史的苦涩,还是偶尔让人心跳的传奇?谁知道呢。档案里写着“某某,曾受主子一时宠爱,卒不知所终”,轻飘飘一句话,没有名字,更没人知晓后半生。
现代社会讲究平等了?有时候不见得。有的身份变了样,剥削还在,只不过换了个新外衣。拖欠工资、非法雇佣童工、甚至是婚姻里的长期压迫,不也是旧时恶习的回廊?她们的命运像一条歪路走到底,怎么走都打不开。
时代车轮一直向前,过去的历历苦痛,在这一刻像雾气一样浮起来。谁愿意回头多看几眼那些无声的身影?“通房丫鬟”的名号,不止是标签,也许更是一面照出人性的镜子。
有的人生来就会反抗,有的则顺势而为。历史再怎么变味,人心惯用的还是老套路。也许人就是矛盾的,有时想挣脱,有时又不舍得跳开。可要写到尾,又总觉得下一个故事还没说完。
生活总归是流动的,没有办法回头拿绳子量得那么清楚。今天说她们苦,其实也有笑得灿烂的时刻。是不是可以说,苦和甜都得尝一尝?
历史碎了一地,她们也是碎片。勇敢,软弱,顺从,反抗,哪一种才是对的?其实没答案。
每一段故事,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影子。她们留下的,不是传奇,而是微弱的真实和短暂的光。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