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多久,岛上那边的局面又起波澜。最近岛内说自己是中国人的很少,教育和舆论改变了年轻人的想法。大家吵的是怎么处理问题,有人觉得动手快,有人说再等。其实,关键不是选武力还是和气,而是要定下一个法子,别整天悬在半空。还有一点,真的收回来了以后,怎么过日子,不能像以前一样乱糟糟。
岛上的民意这几年变得更分散了。调查显示,将近八成人只认台湾,只有很小的人口还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台面上,很多政策就是奔着分开走的。课本早就分道扬镳,历史成了外面的事。不认同当然就越来越难往一块靠。
美国这阵子在太平洋附近布了一圈兵。和日本、韩国搅成一团,动静一直没小过。台湾这边老是买武器,还答应合作、买能源和粮食,锚分得更深。每遇到外部压力,内部台独声音反而大起来,主政的党一边倒着靠美日走。
翻翻岛上的经济情况,年轻人找不到好工作,不少人失业,收入也没什么起色,买房更成了压力。房价高得吓人,自有房的年轻人很稀罕,大多数被困在租房里。出生率也低,很多人直接不生了。这样下去,经济社会都变得压抑。
大陆这边不是没有准备。新装备、先进的舰船已经准备着,靠速度抓先手。现在多数人觉得一旦有大动作,外部插手的机会会被压缩。演习已经练过抢滩、城市交战,有一定底子。
其实看回头路,岛上的归属权没一次是靠谈判定下来的。明朝那会儿守着东南沿海一直用真枪实弹。后来郑成功、施琅那几回都是一锤定音,没和稀泥。左宗棠打新疆也非谈判,收复都靠的是一锤子办法。
那时候别人还指望着议和,结果对手反复捣乱。现在拖着,只会更让外面的人插手。岛上的主事人关心的还是和美国日本走得近,防守升级,牵着合作的大旗,谈合作其实就是加码分离。
做起来肯定难。过去接收岛上的时候,搞得乌烟瘴气。1945年以后,本地和外来官员互看不顺眼,经济也没弄明白。后来冲突暴发,民众被殃及,数千人死伤失踪,仇怨埋得深。
如果要想让生活顺溜,干部得会说闽南语,挑能跟本地沟通的人,还得拉一个岛上本身支持统一的人参与。比如有人卸了主席职务以后,组建基金会,桥接两岸年轻人的互动,每年去杭州参加青少年交流,效果还不差。
经济得有活路。不止要提供品种多的工作,还要盖低价房,敢动手整治不正当的利益。农产品要开放销路,技术产业可以合作。这样才会慢慢消解困境。
教育不能和现在一样。要趁早把书里的偏差修正,把根基补回去。两地小孩互相参观,多点联系。有人教传统的文化,有人教地方语言,把距离缩短。久而久之,大家就能换个心态。
有些老一辈在岛上还抱着大陆的过年方式,贴对联、包饺子早就不稀罕。新一代如果能自由创业,文化互动,两地高铁连起来,路就宽了。否则,等着外面搅局,麻烦反而多了。统不统一,不只是个情绪种事,是要大家能过安稳日子。光靠嘴上说不行,得真的准备好政策、规则和保障。
结语
很多问题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现实得真刀真枪面对。大家心里明白,什么时候真正定了,才会往前走得顺。别再让外力进来掺和,也防止自己把日子过坏。只要思路对了,行动也有章法,这些难事就会有改观的机会。
内容来源于联合早报网首页官网,网友投稿 |